求肝火上炎型高血压中药方

单味药食疗方
  1)山楂 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每日9-15克煎服或泡水。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
  2)菊花 有降压明目作用。每日服用6-12克,可长期代茶饮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3)芹菜 本品所含芹菜素有降压作用。鲜芹菜250克,切细绞汁,每日分2次服;或以鲜芹菜30-60克煎汤服(不宜久煎)。适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4)洋葱 有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可捣汁饮用或炒菜食用。
  5)大蒜 所含大蒜甙能降低血压。可生食、煨食、煮粥、煎汤或捣泥丸服。
  6)胡萝卜 可生食,或煮食、煎汤、绞汁服。
  7)荠菜 宜鲜品绞汁或煎汤服,亦可炒食。适用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常用量为每次30-60克。
  8)昆布 所含海带氨酸有降压作用。一般每日服15-60克。可煮食或煎汤服,亦可入丸、散。
  9)草菇 宜鲜品煮食或炒食。常用量为每次30-60克。
  10)其他 银耳、黑木耳、茭白、苹果、梨、柿、橘等,均可选择食用。此外,玉米须煎水饮服,亦有降压、利尿作用。
复方药食疗方
  1)山楂菊花代茶饮 山楂12、杭菊花9克,开水沏,代茶饮。高血压病或兼高脂血、冠心病者均可常服。肝火上炎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亦可配用。
  2)菊槐绿茶饮 杭菊花、槐花各3-6克,绿茶3克,开水沏,代茶饮。适应症同山楂菊花代茶饮。
  3)雪羹汤 荸荠、海蜇头各100-200克,煮汤,每日分2-3次服。适用于高血压病而兼见痰浊表现者,临床以眩晕、头痛、胸脘满闷或有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为特征。
  4)双耳汤 银耳、黑木耳各9-12克,以温水浸泡,洗净后,放入碗中,加适量水和冰糖,置锅中蒸1小时后取出,吃银耳、黑木耳,饮汤。每日1-2次。适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兼有眼底出血者,以肝肾阴虚型尤为适宜。
  5)芹菜大枣汤 鲜芹菜(下部茎段)60克、大枣3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每日分2次服用,可连续服1个月以上。
  6)山楂决明汤 山楂、决明子各15-3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或开水沏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又兼便秘者。大便不秘结时,决明子量宜酌减。
  7)玉米须龟汤 将龟1只(500克以上),放入盆中,倒入热水,待排尽尿,洗净,去头足,除内脏,放入沙锅内,将洗净的玉米须120克也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煮至熟透。食龟肉,饮汤。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
  8)菊花山楂粥 干菊花(去蒂)、山楂片各9-12克,研为粉末。以粳米45-60克,冰糖少许,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而汤未稠时,调入菊花、山楂末,然后改文火煎煮片刻,粥稠火停,盖紧焖5分钟,待稍温服食,每日1-2次。高血压病或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均可服用,冬季停服。
  9)海带绿豆汤 绿豆90克,海带45克,加水及冰糖适量,煮开后改文火,待绿豆、海带煮烂,食用。常服有预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之功效。2013-07-22
告诉你个降血压方法就是香蕉水+夏枯草煮成汤,每天当水喝,这个可以治疗本的!2013-07-22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9:26: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山楂 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每日9-15克煎服或泡水。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2)菊花 有降压明目作用。每日服用6-12克,可长期代茶饮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3)芹菜 本品所含芹菜素有降压作用。鲜芹菜250克,切细绞汁,每日分2次服;或以...

  • ①肝火上炎型: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子、钩藤、白芍、生地、泽泻或合用龙胆泻肝汤。②阴虚阳亢型:加天麻、桑椹、白芍、干地黄、知母、黄柏、龟板、生牡蛎或合用知柏地黄汤。③阳虚阴盛型:加附子、肉桂、山萸肉、熟地、杜仲、淫羊藿或合附子汤及金匮肾气丸。④痰气互结型:基本方合十味温胆汤。...

  • 3 槐花清热降压 1.槐花6克,绿茶3克,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此方有凉血止血,平肝降压等功效,适宜于各种类型原发性高血压,对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尤为适宜。2.生槐花,菊花,绿茶各3克,诸药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代茶频饮,...

  • 中医治疗高血压应先辨清虚实,辨清证型,证型不一样,可使用的中成药也不一样。参考相关临床指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分型有(以临床中医辨证为准):本文先讲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可用的中成药 注意:正在服用的降压西药不要擅自停药,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哪种证型,建议在中医指导下进行 症状表现:头晕...

  • 气血不足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痰湿内盛可以选择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偏于瘀血可以用血府逐瘀汤。肝气郁结用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肝火上炎用羚角钩藤汤,肝阴不足选用一贯煎,肝风内动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要抓住主证,辨清主证,在病证相合的前提下随证化裁,灵活加减。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