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理论与实践的优缺点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关于伤寒论的理论与实践的优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优点:
系统性强:伤寒论将中医诊断、治疗、药物选用等方面的内容系统地组织起来,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诊断准确:伤寒论通过对病因、病机、病症等方面的分析,使得诊断准确率提高。
应用广泛:伤寒论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诊疗,是中医诊疗的重要基础理论。
缺点:
发展不足:由于伤寒论的理论形成于古代,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一些方面已经显得过时。
缺乏科学证据:伤寒论的理论基于传统医学的经验,缺乏科学证据支持。
应用局限:伤寒论的应用范围仅限于某些特定的疾病,不能适用于所有疾病。
总体而言,伤寒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的医学著作,对于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具有2023-02-01
缺点是:伤寒论本意只治伤寒,及各种变证,坏病。之所以伤寒论的方子能治更多疾病,是因为方子本身的妙处,中医的方子本就可以活用,多用。虚假的千古第一名方——桂枝汤,真正的千古第一名方——二陈汤。
优点是:伤寒论本身治疗痰浊,不加减就可治疗反酸,咳嗽,感冒,反胃,胃胀,痞满,眩晕,胸闷,心悸,便秘,小便不通,惊悸,胃痛,恶心,呕吐,梅核气。2023-02-01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是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郝万山、李赛美。
书名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万山、李赛美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7月1日
定价
36 元
相关图书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郝万山著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
¥37.8
来自京东
去购买
快速
导航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主治心下痞的5个泻心汤,在当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哪些疾病呢?在此,重点应该掌握两个核心方剂,即大黄黄连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因为这两个方剂在临床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他3方皆由此化裁而来。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伤寒论>辨证方法研究与实践
第一节 六经辨证研究
一、六经实质
二、太阳病理论与实践
(一)太阳表证
(二)坏病虚证
(三)蓄血证
(四)水气证
(五)结胸证
(六)痞证
三、阳明病理论与实践
(一)阳明热证
(二)阳明实证
(三)阳明发黄证
四、少阳病理论与实践
(一)少阳病本证
(二)少阳病兼证
五、太阴病理论与实践
(一)太阴虚寒证
(二)太阴表证
(三)太阴腹痛证
(四)太阴病转归
六、少阴病理论与实践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三)太少两感证
(四)少阴咽痛证
七、厥阴病理论与实践
(一)厥阴病实质
(二)厥阴病寒证
(三)厥阴病热证
(四)厥阴寒热错杂证
(五)其他厥证
八、六经辨证临床运用研究
(一)热病
(二)内科病
(三)妇科病
(四)儿科病
第二节 《伤寒论》其他分证方法
一、八纲分证
(一)辨阴阳
(二)辨表里
(三)辨寒热
(四)辨虚实
二、三焦分证
(一)上焦病证
(二)中焦病证
(三)下焦病证
三、病因分证
(一)外感六淫
(二)疫疠致病
(三)内伤诸因
(四)医误之因
四、气血津液分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2023-02-02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的优缺点,《伤寒论理论与实践》是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郝万山、李赛美。个人感觉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伤寒论》方剂研究与实践和《伤寒论》药用研究与实践。是不错的一本书2023-02-0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8:56: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