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内经上对于5味的描写是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意思说 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 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 过于酸了 会使肝的功能抗竟,因为木克脾土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呆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2013-03-10
五行五脏五味的关系!

2020-11-19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根据各自的属性取类比象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
古代医家口尝百草,根据药物的真实味道确定了四气五味,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根据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的功用,对其性味有一定的扩展延伸。2013-03-1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4 14:26: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如下:- 心脏对应苦味 - 肝脏对应酸味 - 脾脏对应甜味 - 肺脏对应辛味 - 肾脏对应咸味 食物疗法在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作为药物的替代品,而药物却不能反向替代。人类依赖食物维持生命,食物中的水谷精微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的基础。人们常认为药物是健康的保障,忽略了通过...

  •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

  • 中医理论中的“五味”是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基本味道,这些味道不仅描述了食物的口感,还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在中医看来,不同的药物因其功效不同而具有特定的味道,这些味道既是对药物作用规律的概括,也反映了部分药物的真实滋味。五味理论不仅仅局限于药物,它同样适用于食物。在“五味”的框架...

  • 中医理论中,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一种独特的医学概念,它涵盖了酸、甘、苦、辛、咸五种基本味道。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了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特定滋味,更是对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在中医实践中,通过辨识药物的滋味,可以准确把握其药效和适应症。五味不仅指食物或药物的五种基本滋味,更涉及...

  • 在中医的观念里,五脏跟五味,五志是相互联系账户制衡的。五味:酸、苦、甘、辛、咸分别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所以多食酸对肝脏比较好,会帮助肝排除毒素清楚胆结石,但过食酸会影响到脾胃,容易引起胃酸过多等(木肝克土脾),多食苦味入心脏,过食苦味会克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