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中医的常用药,但你知道黄芪吃多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

黄芪是中医的常用药,但你知道黄芪吃多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
黄芪是临床常见中药材,根入药,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效,气血双补,气短心悸、虚脱、自汗、同情心水肿、慢性肾炎、长漏、脱肛、子宫脱垂、痈痈另外,黄芪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叶酸、核黄素、铁、钙、锌、磷等多种营养素,可以说是药食同源。 我们在煮粥、炖菜、泡茶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黄芪,营养也很健康。 黄芪入药,历史悠久,为壮剂,益正气、壮脾胃,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多部经典古药书中,补中益气高雅。 黄芪食用,营养丰富,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和多糖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有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扩张小动脉、减轻或消除心、脑、肾血管淤滞、微血管通透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粘度、抗心肌缺血、脑缺血等作用的多糖成分具有保护肝脏、促进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提高单核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血糖等作用黄芪在临床上适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由于黄芪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等都是完全抗原,长期食用黄芪最常见的危害是过敏反应,呈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瘙痒、皮肤红潮、哮喘发作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反应。 另外,黄芪还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会引起头痛、失眠。 黄芪也有胃肠刺激性,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胃肠症状。 最后,黄芪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少数患者服用后会出现牙龈出血。 临床上服用黄芪后,出现四肢剧烈疼痛,同时也有患者伴有颤抖。

2021-06-19
黄芪吃多对身体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吃多了会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2021-06-19
如果孕妇吃黄芪,可能就会导致羊水减少造成分娩的困难,肺结核患者吃羊蹄就会出现口干舌燥或者咳血的表现,肾阴虚的人黄芪吃多了就会导致病情加重,而且黄芪吃多了还会引起上火,所以黄芪是不可以多吃的,否则会对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甚至会造成性命的危险。2021-06-19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2:06: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是中医的常用药,但你知道黄芪吃多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吗?黄芪是临床常见中药材,根入药,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效,气血双补,气短心悸、虚脱、自汗、同情心水肿、慢性肾炎、长漏、脱肛、子宫脱垂、痈痈另外,黄芪中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叶酸、核黄素、铁、...

  • 黄芪吃多对身体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吃多了会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

  • 此时宜使用生黄芪。北芪还有益气升阳的作用,适用于气虚下陷的症状。中医认为脏器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所致,而北芪能升脾胃之清阳,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病症。中医常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各种脏器下垂症状,其中的北芪即是取其补气且能上升之性。除了上述功效外,北芪还具有补气...

  • 中药中生黄指的是生黄芪。详细解释如下:1. 生黄芪的定义:生黄芪,是黄芪的干燥根,未经加工或仅经过初步处理。黄芪是中医临床上的常用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等多重功效。生黄芪保留了黄芪的原始药效,因此在中药处方中常被用于需要体现黄芪原始性能的治疗场景。2. 生黄芪的药效:生黄芪主要...

  • 黄芪是中医中常用的补气药材,其药性微温,归肺、脾经。黄芪具有健脾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多种功效,是中医补中益气的重要药物。黄芪不仅在药用上有着广泛的用途,还可以作为食物食用,是一种补气强身的佳品。但是,在使用黄芪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中医认为,黄芪不适合阴虚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