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脾、肺、肾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原因

脾、肺、肾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下面进行总结:

  脾、肺、肾司水液代谢是指脾肺肾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其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脾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也称为脾主运化水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能够协助胃、小肠等将水饮进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津液;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能够将既成之津液上输至肺,经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而发挥其滋养脏腑、润泽官窍的作用。

  肺司水液代谢,亦称为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肺主通调水道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肺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将浊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向内布敷津液,并将浊液下输膀胱。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主水,主要表现在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的作用。肾主水,主要是通过肾阳气化作用来完成的。其一,将由肺的肃降下达于膀胱的浊液,使浊中之清者复上升至肺,并重新分布全身;使浊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其二,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脾的运化、三焦气化、膀胱的气化皆赖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得以正常进行。故曰“肾主水”,“肾为水之下源”。2023-01-1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32: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脾主运化水液,其功能包括协助胃和小肠消化吸收水饮,并将其转化为津液。同时,脾的升清作用有助于将津液输送到肺,由肺分布至全身,滋润器官和官窍。2. 肺主通调水道,通过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肺宣发作用促使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并转化为汗液排出;肃降作用则使津液向下向内分布,并...

  • 中医理论,通常被称为“中基”,是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

  •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肺主气,而脾益气,脾气上输于肺,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提供营养。因此,脾被誉为生气之源,肺则是主气之枢。在病理上,脾肺气虚的典型症状包括少气懒言、咳喘、自汗恶风、抵抗力下降、食少便溏和体型消瘦等。肺与肝的关系核心在于气机...

  • (一)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由脾、胃、小肠、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生成。其中,脾胃运化水谷,小肠主液,大肠主津,共同参与津液的生成。(二)输布 津液的输布依赖脾、肺、肾、肝、心等脏腑的协同作用。心主血脉,脾气散精,肺主行水,肾主津液,肝主疏泄,三焦决渎,共同确保津液的顺畅...

  • 五脏是以循环相生的方式相生的,具体相生方向为: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详细来说,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人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相生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五行相生理论来解释。五行相生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互相滋生、助长的关系。在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