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脾病与其他脏腑的相互影响

临床以脾胃、脾肺、脾肾、心脾、肝脾等病变相互影响为多见。

  1.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为胃行其津液,脾病可影响及胃,使胃气呆滞,进而宿食、水湿内聚,而见纳化、呆滞、脘闷,或食后腹胀等症。

  2. 脾病则后天水谷精微转输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血亏,久必导致肾虚,可见精神困倦,少气懒言,腰膝痠痛,便溏泄泻等症。脾肾阳虚,蒸腾气化无力,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则水湿不化,泛溢于肌腠,而为水肿。

  3. 脾病,水湿运化失职,水湿凝聚而成痰饮,痰浊上犯阻肺,肺失宣肃,则可见咳考试,大网站收集嗽痰多、脘腹胀闷。脾虚及肺,脾肺两虚,则可见气短、喘促、倦怠乏力、纳呆食少、便溏等症。

  4. 脾病则中焦失运,肝气疏泄受碍,肝脾不和,则可见胁胀脘闷、腹胀纳呆。中焦湿热壅盛,阻遏胆汁排泄,胆液逆流入血,泛于肌肤,则可发为黄疸。

  5. 心脾血虚,见前。2023-01-20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4-10-06 00:26: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内经上对于5味的描写是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

  • 是的,无论什么人都要脾胃好,中医讲脾是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不好身体就不可能强壮。

  • E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