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六味地黄丸上火?什么人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怎么吃不上火呢?

经常腰酸腿软,筋骨不利,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肝肾阴虚了怎么办呢?大家都知道肝肾阴虚需要补一补了,六味地黄丸是一剂补肾精,滋补肝肾的中药,大家也都很熟悉,但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吃了会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表现,是怎么回事呢?要怎么处理呢?

要知道为什么会上火,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和作用。

六味地黄丸里面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这里面熟地黄滋补肝肾,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滋补肝肾,山药补肺、脾、肾三脏,茯苓健脾利湿还能安神,泽泻清热利尿,丹皮清肝火,泻肝热。这样就组成了一剂滋补肝肾,补肾填精,肺脾肾三脏同补的中药方子,而且还能泻热利湿。

但是,六味地黄丸毕竟是一剂补药,是以滋补为主,清肝火,利湿热为辅的药丸,其滋补之性是远远强于泻火,利湿之性的。中医讲阴阳平衡,百病不生,而这种平衡我们都知道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阴阳平衡,所以药物都是具有偏性的。中医中药治病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因此,要对症,阳证用热药,如火上浇油,阴症用凉药如冰上加霜,六味地黄丸很多人吃了会上火道理就在这里。

很多人会有疑问,说马医生,你这样把我搞糊涂了,难道六味地黄丸不是性质偏凉的药么?

的确,六味地黄丸性质偏凉,但其凉性并没有那么强,而引起上火的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六味地黄丸是一剂养阴为主的药。养阴的药会有一个容易滋腻的弊端,虽然已经加入了茯苓、泽泻,但仍然不能改变其作用是以养阴为主的。因此,滋阴药容易敛湿留邪,助长体内湿气。而湿在体内容易化热,尤其是热性体质和湿性体质的人,会出现湿热的情况,湿热交争于体内,虽然阴虚,肝肾不足情况有所补充,但又出现了湿热的新问题,这个热灼伤我们口腔,就会出现溃疡, 鼻腔就会出现鼻血,肠道热盛就会出现便秘等问题。

简单说:有什么表现不适合六味地黄丸呢?首先教大家一招,看舌苔,如果你的舌苔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都是不适合的,简言之,舌苔厚腻,黄腻,进补六味地黄丸就要慎重,以免敛湿留邪,节外生枝。

那什么舌苔适合呢?

如果你的舌苔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亦或者是这样的:

都是阴虚,阴虚不足的状态,这种都是合适的。

这样说大家是否明白了呢?总结来说:

如果阴虚,肝肾不足,潮热盗汗,看一下舌苔,舌头红,舌苔薄就正合适;

但是,如果舌苔又厚,又腻,通常来说就是不合适的,这种如果要用六味地黄丸,那就要多配一些清湿热,祛湿的中药,来兼顾两方面。

这样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呢?2022-06-30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5:40: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肾阴虚且脾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偏于补阴,其组方中滋阴的药物偏多一些,2. 明显是阳虚的人不宜服用阳虚的人常表现为畏寒肢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完谷不化。如若此类人群服用六味地黄丸,症状无疑会雪上加霜。3.健康人群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

  • 因此,只要对症服用,六味地黄丸并不会导致上火。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这款药主要针对肾阴虚的情况,对于肾阳虚的患者来说,服用后可能会适得其反。此外,体质较好或湿热较重的人在服用后,也可能因内热加重而出现上火症状。另外,如果患者的脾胃功能不佳,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消化不...

  • 但对于体内湿热较重的患者,由于容易上火,火力较旺,通常稍进食上火的食物,比如辣椒、坚果、羊肉,均会产生火热,服用六味地黄丸也可能上火。因为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腻的作用,如果体内存在湿热,再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会加重湿热。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一段时间后出现口干舌燥、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 因此,吃六味地黄丸较为安全性,不容易造成容易上火,合适肝肾阴虚的人,别人吃尽管不可以容易上火,但会造成其他问题,留意六味地黄丸不必乱吃。六味地黄丸何时吃?许多中年轻人视六味地黄丸为补肾秘方,长期性服用,但却觉得越补越虚原来的一些病症越来越严重;有些人乃至补出肠胃不适感的问题。实际上...

  • 六味地黄丸能用于儿童是完全有依据的,它的使用最早见于宋朝钱乙所着的《小儿药证直诀》,在过去是专门用于治疗小儿囟门不全(头盖骨未完全闭合),中医上说,肾虚则小儿囟门开而不合,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等。特别提醒,体质较好或者湿热较重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容易上火,并且加重内热,...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