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发汗的中药方剂有什么

  中成药治疗气虚脾虚体湿具有副作用小,方便等诸多的优点,所以通常被用作补气健脾祛湿的常见治疗手段。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除湿发汗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除湿发汗的中药方
  二 妙 散

  组成:黄柏 双术各15g

  功用: 清热 燥湿。

  主治: 湿热 走注,筋骨疼痛。

  特征:两足萎软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黄, 舌苔黄腻。

  三 妙 丸

  组成:黄柏12g 双术18g 牛膝60g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

  特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四 妙 丸

  组成:黄柏12g 苡仁20g 双术12g 牛膝12g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下注。

  特征:两足麻萎肿痛等症。

  五苓散

  组成:猪苓9g 泽泻15g 白术9g 茯苓9g 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

  特征:1.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如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水肿泻泄,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等证。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壳者。

  四 苓 散

  组成: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功用:利水渗湿。

  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短赤,大便溏泻。

  茵陈五苓散

  组成:茵陈10g 五苓散5g

  功用: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特征:热重于湿,小便不利者。

  胃 苓 汤

  组成:五苓散3g 平胃散3g

  功用:祛湿和胃。

  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

  特征: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猪 苓 汤

  组成: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各9g

  功用: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水热互结。

  特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 咳嗽 ,呕恶,下利。

  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12g 黄芪15g 甘草6g 白术9g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卫表不固, 风水 或 风湿 。

  特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

  防己茯苓汤

  组成:防己9g 黄芪9g 桂枝9g 茯苓18g 甘草6g

  功用:益气通阳利水。

  主治:皮水。

  特征: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五 皮 散

  组成:姜皮 桑皮 橘皮 腹皮 苓皮 各等份。

  功用:利湿消肿,理气健脾。

  主治:脾虚湿甚,皮水。

  特征: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肿等 。苔白腻,脉沉缓。
  除湿发汗的 护理 工作
  1、艾叶泡澡

  艾草是很常见的一种 植物 ,但它却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植物。艾草是极阳的性质,可以有效的去除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所以身体湿气重的朋友可以采用艾叶泡澡的方法来达到祛湿的目的,一般来说,每周用艾叶泡澡一次就可以了。只要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有效的祛湿,同时也可以去除体内的寒气,改善身体的其他不适症状。

  2、热水 泡脚

  每天用热水泡脚也是一种有效的祛湿方法,但是这一点大家在冬天的时候还可以做到,但是在炎热的夏季就很难了。可是夏季是湿气最重的季节,因此要更加注意这一点才是。一般来说,每天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就可以了,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在热水当中加上一些生姜,这样效果就比较强了。
  除湿发汗吃什么食物好
  1、淮山

  山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肾三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多种功效。在 历史 上与牛膝、地黄、菊花并称为"四大怀药"远销海外,并有"四大怀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铁棍为王"之说。春天用淮山搭配其他 食材 有很好健脾祛湿功效。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洗净直接蒸煮。由于其中水分含量少,多糖等含量丰富,因此,其液汁较浓,入水久煮不散,口感甜糯,并伴随淡淡的麻味,吃完一小会口中生津。

  2、菌类

  菌类也是祛湿好食材。菌类包括各种耳类和菇类:如木耳、银耳、蘑菇以及竹荪等。菌类拥有高蛋白、多膳食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多矿物质,同时又无胆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野生菌类有数百种,但可食用者甚少,除了 自然 原因,生长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食用者中毒。及时辨别有毒野生菌势在必行,一般对颜色鲜艳、多红斑、气味多辛辣恶臭及苦味的野生菌就要慎之又慎,敬而远之了,可食用菌类有香味无异味。

  3、土茯苓

  据《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新鲜土茯苓既有干土茯苓祛湿 解毒 的功效,在味道方面又比干土茯苓的更加清鲜。

  土茯苓一般的做法是熬药或煎汤,在春季可与有 滋阴 润燥的猪肉搭配熬汤。吃猪肉后不宜大量 饮茶 ,以防茶叶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使肠蠕动减慢而造成 便秘 ,增加有毒物质的吸收。

  4、冬瓜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冬瓜除了是我们夏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冬瓜皮、冬瓜子还是一种中药,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冬瓜皮能治肿胀、消热毒、利小便。冬瓜利水作用较强,容易水肿的人应该常吃。煮汤效果好,需少加盐,淡食为佳。

  在《湖南药物志》以冬瓜皮配五加皮、姜皮,煎服;若治体虚浮肿,用冬瓜皮、赤小豆、红糖适量。煮烂,食豆服汤。

  5、薏仁

  如果你觉得自己身体有湿气,如积液、水肿, 湿疹 、脓疡等等与体内浊水有关的问题,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帮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健脾胃、消水肿、祛风湿、舒筋骨、清肺热,它还有 美容 功效。

  生薏米煮汤服食,利于去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在吸足水分后再与其他米类一起煮就容易熟了。

  6、红豆

  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造成水肿虚胖。红豆含有的石碱成分可增加肠胃蠕动,减少便秘促进排尿,消除浮肿。红豆水对因口味重、压力或排便不顺引起的水肿更有效。

  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 排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煮薏米红豆粥不要加大米,这样虽然会增加美味,但会大大降低它的祛湿热功效。

  7、茼蒿

   中医 认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温脾开胃、养心安神、降压补脑,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胀痛等病症。所以, 雨水 节气 调养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 保健 作用。

  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因为茼蒿的芳香精油遇热很容易挥发,所以茼蒿适于大火快炒,而不是长时间焖、煮等。

猜你喜欢:

1. 除湿健脾的中成药方剂

2. 除寒湿的药方

3. 去痰湿最好最快的方法

4. 祛湿排毒中草药有哪些

5. 除寒湿最好的中药方

6. 除湿药方偏方2022-06-28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11: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苍术黄柏是一种中药方剂,其成分包括黄柏、苍术和薏苡仁等。该方剂具有清热泻火、除湿的功效,特别适用于体内火旺、湿气重的人群。其中,苍术是一种具有发汗、明目、祛风湿作用的药材。黄柏则具有清热燥湿、泻火的功效。两者配伍使用,能够增强清热燥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全身筋骨酸痛或湿热引起的腰酸背痛...

  • 麻杏薏甘汤是一种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方剂。它由麻黄、薏苡仁、杏仁和甘草组成。由于正宗的麻黄物质目前难以购买,一般会用火麻仁作为替代,同样具有相似的功效,可以放心使用。服用麻杏薏甘汤可以有效缓解风湿热引起的全身酸痛、发热等症状。长期饮用该汤剂,对于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头皮屑多、...

  • 麻杏苡甘汤作为一剂传统中药方剂,具备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及除湿温经的功效。持续使用此汤剂,对多种风湿性皮肤病有辅助改善作用,长期坚持效果更佳。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解析麻杏苡甘汤的组成及其实际效用。麻杏苡甘汤原方 麻杏苡甘汤源自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为治疗风湿痹痛而设。该方剂由...

  • 麻杏薏甘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以其独特的药效在中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汤剂具备发汗解表和祛风利湿的功效,能够针对多种健康问题提供辅助改善。无论是恶寒、风湿引起的全身疼痛,还是发热、疣体、荨麻疹,甚至是头皮屑过多,麻杏薏甘汤都能发挥其独特的疗效。其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更是使得它成为...

  • 麻杏苡甘汤是一种由多种天然中药材精心配比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薏苡仁、甘草和火麻仁等。这种汤剂因其独特的药效而备受推崇,能够发挥解表祛湿、祛痰止渴、散风发汗的功效。针对因湿毒引发的湿疹、荨麻疹等问题,麻杏苡甘汤展现了显著的改善效果。其通过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的作用机制,帮助患者...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