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讲虚实之辩是怎么回事?

这个东西范畴非常大。虚实是对疾病性质的一个判断,但是相对的,不同范畴,意义不同。不如在一些感冒疾病中,有的人会出现出汗,有的不会,那么出汗和不出汗,在性质上就是虚和实。在更多一些方面,虚是指人体的正气不足,就是中医所说“精气夺则虚”,实是指致病的邪气较大、较明显,或者说疾病处于发展阶段,中医称为“邪气盛则实”,在这一范畴里,虚和实是不矛盾的,可以同时出现,指的是人在生病时的机体状态,说明了疾病发生的外因,即“邪气实”,同时说明了人得病的内因,即“精气虚”,所以,中医一直强调“两虚相得,乃克于形”,生病不是单方面的原因。
话说回来,虚和实是非常大的概念,临床治病时,在辨证上不仅会做到对虚实的判断,并且会对疾病的性质、病位等多方面做出具体判断,才能开出方药,进行治病。2020-03-2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7:48: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虚”在中医里通常指的是人体正气不足,即“精气夺则虚”。5. “实”则指疾病中邪气过盛或病情的急性阶段,即“邪气盛则实”。6. 患者身上可能同时出现“虚”和“实”的情况,这揭示了疾病成因中外部邪气与内部精气的相互作用。7.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两虚相得,乃克于形”,意味着...

  • 1. 中医中的“虚实”概念是对疾病性质进行判断的重要理论基础。2. 在具体疾病的诊断中,“虚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含义会因疾病范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3. 以感冒为例,患者是否出汗可以作为判断“虚实”的依据之一。出汗可能表明体内有热邪,属于“实”;不出汗可能表明体内阳气不足,属于“虚”。

  • 1. 中医中的虚实辨证是评估人体正气与病邪相对强弱的一种方法。2. 虚通常指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状况。3. 实则指病邪过盛,表现为实证,即病情剧烈,症状明显的状况。4.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强调了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5. 虚证...

  • 1. 真虚假实指的是病症表面上看似实证,但实际上是由内在的虚证引起的。这种情况下,病症虽然表现出实证的特征,但本质上并不存在实证,例如面红如妆的现象,看似实热,实则是由虚阳浮越所致的虚假症状。2. 本虚标实则是指疾病的本质是虚证,但表现出实证的表象。在这种情况下,虚实症状同时存在,例...

  • 1. 阴阳虚实辩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它基于中医理论,通过观察身体的症状表现来判定阴阳虚实,进而调整气血平衡,实现身心健康。2.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了有形与无形、能量与物质,以及万物的形质与性质。人体中的阴阳平衡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中医通过调整阴阳关系来治疗疾病。3. 表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