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阴阳学说

疾病的传变有个规律,先皮肤再经络再六腑再五脏。外为阳内为阴,所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一般人们常用右手所以右手为阳,左手相对没右手灵活所以左为阴。
人体内之气从左边升,从右边降,所以左为阳,右为阴。
(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2012-04-30
参照物不同,阴阳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其实是一家子。
五脏都有阴阳。说五脏为阴,是指本脏这个脏体,阴成形嘛。说五脏的阳,是指五脏的功用,也就是功能,五脏的功能都叫阳。

简单说,只要是看得见的脏器,都有阴阳,只是阴阳偏重不同。

你思考到这个地步确实不错。医书上比较模糊。很多老中医一辈子都不认可有胃阳,肺阳,脾阴,治病可想而知!2012-05-01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阳-天、昼、外、动、热、男、气、火的、向上的、明亮的、亢进的、强壮的等。
阴-地、夜、内、静、寒、女、味、水的、向下的、黑暗的、衰退的、虚弱的等。
阴阳互根
对立著的两面,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阴阳消长
阴阳对立、依存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不断处於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变化中。
阴阳转化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性:
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四肢为阳,躯干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器官的功能属阳,形体属阴。

脏腑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眼、舌、口、鼻、耳、前阴、後阴)、五志等,连结成一个「五脏系统」的整体。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包。

五脏
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於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心包络:亦称心包,是包裹在心脏外围的一层衣膜,膜上分布著明显的脉络。护卫心脏,传导心主的命令。
肝:肝藏血。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於目。 肝气通於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於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开窍於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与喉咙、声音有关。(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肾:藏精气,主生殖,发育。主滋养和温煦各脏腑组织。主水。主纳气。 主骨、生髓、充脑, 其华在发。开窍於耳,司二阴。
命门:部位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肚脐後面遥遥相对,脊椎骨上面)。命门即是肾阳, 『肾无此即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即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 脾胃无此则不能蒸化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 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六腑
胆:附於肝,与肝相连,和肝共同发挥疏泄作用。胆内贮藏〝精汁〞(胆汁)。因胆汁清净,又称为〝中精之腑〞。 临床上对惊悸、胆怯、失眠,多梦等证,常由胆来治疗。
胃:位於膈下,上接食道,下连小肠。分上、中、下三部。上口为贲门,称为上脘;下口为幽门,称为下脘: 上下脘之间名为中脘。主要功能是受纳和熟腐水谷。
小肠:上连於胃,下通大肠。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吸收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华部分, 归之於脾,转输五脏。同时将糟粕中的水液,渗入膀胱,杂檅下送大肠。小肠的功能,往往概括在脾的功能中。
大肠:上端接小肠,交换之处称阑门;下端为肛门。生理功能是传泻糟糪粕。
膀胱:位於小腹,接受由肾和三焦下注的水液,有贮藏和排泄小便的作用。
三焦:上中下三焦的总称。因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脏器,而是人体胸腹之上中下三部及其所在脏腑的概括, 有〝孤腑〞、〝外腑〞之别称。主要功能是运行水液,敷布原气,主持诸气,司人体气化以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病理上,上焦病包括心、肺的病变, 中焦病包括脾、胃的病变,下焦病主要指肝肾的病变。2012-05-01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9:08: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学说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对人体结构的划分上,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是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在疾病的诊断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舌象、脉象等,来判断阴阳的状况。若患者出现舌红、脉数等阳亢的症状,则认为患者...

  •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是一种基本的哲学思想,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的发展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从外到内,从表及里。首先,疾病通常从皮肤开始,这被认为是阳性的部位,因为皮肤处于体表,与外界直接接触。随后,疾病可能会影响到经络,这也是一个相对外部的区域,继续体现阳性的特征。进一...

  •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源自我国古代哲学,是对自然界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这一学说不仅指导着医学理论的构建,也影响着中医诊疗的实际操作。在解剖方面,古人认为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也有阴阳属性之分,《灵枢·寿天刚柔篇》记载:“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

  • 阴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解释了人体组织结构的对立统一,还阐明了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机制。在人体组织结构方面,《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这表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部组织结构亦呈现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学说也用于说明人体生理功能。中医认为人体的正...

  •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互相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和纽带,为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