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

阳虚主要症状如下:
1、怕冷:由于阳虚患者温煦功能不足,通常周围环境温度较低时,患者便无法耐受,需多加衣被,此外患者会觉得身体发凉;
2、容易受寒:外感寒气时,阳虚患者容易受寒;
3、倦怠:阳主动,阳虚患者易出现倦怠、不爱动等;
4、阳虚水泛: 有一定的温煦、蒸腾作用,阳虚患者容易出现小便清长,以及四肢虚胖等;
5、其他症状:男性阳虚患者,尤其是肾阳虚,性功能方面可能变差,可能出现阳痿、早泄或 下降等情况,可能还会造成肝郁等。女性阳虚患者可能出现白带清稀、月经不调等妇科情况。

拓展资料:
阳虚指因机体阳气虚损,阳难制阴,机体功能减退,出现虚寒内生的病机变化。阳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此以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举例。
1、心阳虚
指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的证候。临床多表现为心悸怔仲,胸闷,面色苍白或面唇青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淡或紫黯,苔白兼滑,脉弱或结代。
治宜温心阳,补心气。常用方如桂枝甘草汤、真武汤、桂枝加桂汤等。若心阳衰极,阳气暴脱,出现心悸胸痛,肢厥冷汗,脉微等表现的心阳暴脱证,可用四逆汤来回阳救逆。
2、脾阳虚
指脾阳虚衰,温运失司,阴寒内生所致证候。常表现为腹部冷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尿少浮肿,大便溏稀,妇女带下清稀,量多色白,舌淡,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治宜温中散寒,温补脾阳,调理元气等。常用方如大建中汤、健脾丸、实脾散等。

3、肾阳虚
肾阳为人身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极为重要。肾阳虚指肾阳不足,温煦失养,虚寒内生所现证候,又称为“命门火衰”。
常表现为脏腑功能减退,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尿清便溏,面色苍白,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或泄泻不止,五更泄泻,或夜尿增多等。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肾阳、止泻利水等。用方如金匮肾气丸、真武汤等。
2023-06-27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37: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虚证的主要表现有精神萎靡。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或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脉迟无力等。细数脉是阴虚证的脉象。

  • 阳虚则外寒,温煦功能下降,所以经常畏寒肢凉是阳虚的主症;舌质淡白苔薄白,口不渴或少饮正常人或表证患者也会出现;面色白而无华是血虚的表现;脉沉细无力可以是阳虚,也可以是气虚。

  • 畏寒肢冷。阳虚则外寒当身体的阳气不足时,人就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所以会出现怕冷的现象,阳气就像是身体里的太阳,对身体有着温煦的作用,阳气不足身体的“火力”不够,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症状,所以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畏寒肢冷。

  • 畏寒。阳虚,是中医术语。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虚患者最为主要的症状表现则是畏寒,是因为人的身体内的阳气不足,使得其机体的内环境处于一种“寒冷”状态,最终导致这一症状的发生。所以,阳虚证最主要的表现是畏寒。

  • 阳虚主要症状如下:1、怕冷:由于阳虚患者温煦功能不足,通常周围环境温度较低时,患者便无法耐受,需多加衣被,此外患者会觉得身体发凉;2、容易受寒:外感寒气时,阳虚患者容易受寒;3、倦怠:阳主动,阳虚患者易出现倦怠、不爱动等;4、阳虚水泛: 有一定的温煦、蒸腾作用,阳虚患者容易出现小便清长...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