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指导:流行性斑疹伤寒应该如何治疗

其原则与其他急性传染病基本相同。

  (一)一般治疗 口腔护理和更换 极为重要,以防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给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供应足够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3000ml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1000~1500ml.

  (二)对症治疗 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症状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采用强心剂。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者可考虑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舒缩药物、肝素等。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有继发细菌感染,按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给以适宜抗菌药物。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小剂量退热药,慎防大汗。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输液补充血容量。头痛剧烈兴奋不安者,可给予异丙嗪、安定、巴比妥、水化氯醛等。心功能不全者可静脉注射毒K 0.25mg或西地兰0.4mg.

  (三)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多四环素等对本病及复发型斑疹伤寒均具特效,加用其他抗菌药物如甲氧苄啶等一般并无必要。服药后12~24h病情即有明显好转,毒血症症状(包括头痛)迅速改善或消失。体温于24~96h内降至正常,但以48h为最常见。皮疹于体温正常后数日消退。

  氯霉素和四环素盐酸盐的成人剂量每日为1.5~2.0g,分3~4次口服,热退尽后1~2天即可停药,疗程3~6天;国外也有主张用药10天者,但按国内情况而言,用药后复发很少见,故过长疗程并无必要。不能口服者改于静脉内滴注给药,四环素盐酸盐的成人每日量不宜超过1.5g,能进食时即改口服。多西环素也可用以替代氯霉素或四环素,每日成人量为200mg,2次分服,疗程,疗程2~3天;国内尚有本品200mg/次顿服取得良好疗效的报道,且退热较四环素组为快。经氯霉素等治疗后立克次体在体内仍可潜伏一段时间,此时患者体温已完全恢复正常。复发型斑疹伤寒的治疗同流行性斑疹伤寒。2023-03-0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2:25:2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外斐反应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一种血清学免疫检测方法,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普氏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有部分共同抗原,故可用变形杆菌与病人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传染病早期,其特异性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滴度很低或者未出现,而在恢复期或者后期的时...

  • (1)该题考查传染病学-立克次体病-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2)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

  •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或蚤型斑疹伤寒,为莫氏立克次体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与轻型流行性斑疹伤寒非常相似,只能根据血清学和动物试验进行鉴别。病人是流行性斑疹伤寒唯一的传染源,体虱是主要传播媒介。本病的流行与人虱消长密切相关,故常流行于冬季,北方寒冷地区较易发生,战争灾荒时期...

  •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地方性者比流行性者病情较轻。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分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前者又称虱型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

  • 斑疹伤寒是一类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虱传和接触传播。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起病,伴随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结膜充血等症状。此外,皮肤会出现充血性斑丘疹和皮疹,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等。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染...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