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暑热袭表症引起的发热有哪些药方?

暑热袭表症
①竹叶石膏汤
[主治]暑热症若见于气阴素虚的病人,或暑热伤其气阴较重者,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少气乏力、脉虚而数等,
[处方]淡竹叶30片,石膏15克,麦门冬15克,半夏5克,人参7.5克,甘草7.5克。
[用法]上作1服,水2盅,生姜3片,粳米1撮,煎至1盅,不拘时服。
②清暑益气汤
[主治]湿热症,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
[处方]西洋参5克,石斛15克,麦冬9克,黄连3克,竹叶6克,荷梗6克,知母6克,甘草3克,粳米15克,西瓜翠衣30克。
[用法]水煎服。
③白虎加人参汤
[主治]身热而渴、多汗、背微恶寒,脉大无力的暑热症。
[处方]石膏18克,知母12克,炙甘草6克,粳米10克,人参5克。
[用法]水煎服。如果没有粳米,可用淮山20克代替;如果病人气津两伤,烦渴不止,汗多,脉浮大无力,加黄芪18克;如果兼有表邪、经络痹阻,有身热,骨节疼痛者,则加桂枝10克;如果兼有表邪,且外感风热,加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如果为麻疹初起,表里壮热,麻疹欲出不出,则加蝉蜕8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如果湿邪在气分,或湿热蕴聚于筋骨,表现为关节肿痛发热,加苍术12克,千年健10克;如果兼有便秘,加大黄10克;如果热盛引动肝风,病人出现抽搐,加钩藤10克,天麻10克,广地龙10克。
2020-01-02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28: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理论认为婴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暑热熏蒸,暑热乘虚侵袭肺胃,肺气失宣则汗闭,汗闭热不能泄,因而发热不退;暑气内蕴,耗伤胃内阴津,而致口渴喜饮;暑热伤气,气不能化水,故尿清长而频。汗与小便,同属津液所化,异物同源,汗闭尿更多,尿多阴津更伤,结果患儿便口渴喜饮。如此形成发热...

  • 温阳散寒:临床常用于有发热而阳气虚者,代表方:麻黄附子细辛汤。辛凉解表:有退热与解毒作用,为治发热之常用方法,又适宜于外感温病初起,代表方为银翘散。清热化湿:其退热作用不明显,但其治疗对长期低热及不明原因发热常可取效。代表方:三仁汤。滋润肾阴:适用于外感后期,低热不退,有肾阴虚症...

  • 2.病因:热症的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感热邪,如高温环境、暑热侵袭等;二是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内热积聚,如饮食辛辣过度、情志不畅等。这些因素导致人体阴阳失衡,热气内生。3.治疗与调理:对于热症的治疗,中医通常采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

  • 暑热之邪,侵袭肺卫。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咽喉疼痛,骨节酸痛,头昏或头痛,倦怠乏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浮大而数。(4)燥邪袭表症 感受燥邪,肺卫俱伤。临床表现为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

  • 风热型感冒:病因是感染风热之邪,临床表现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粘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治疗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口服。夏暑炎热季节的感分寒暑感冒和热暑感。寒暑感冒:病因炎热暑天,畏暑...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