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收载六味地黄丸的医籍及其作者
刘平通过主编与参编的多部著作,将中医精髓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使得中医知识更加系统化、专业化,为中医研究者与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实的参考。作为刘平的学术历程,不仅体现了他个人在中医领域的深造与成就,也反映了当代中医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整理与研究古代医籍,刘平将中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医...
4.2 功能主治 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方之加减六味地黄丸功在滋阴清热,活血软坚。主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4.3 摘录 方出《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5 《医学碎金录》引《家庭常识》第七集方之加减六味地黄丸 5.1 组成 熟地6两...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中华...
1.发明六味地黄丸 2.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中国现存第一步儿科专著。 八:南宋 宋慈:宋慈(1186 年-1249 年),字惠父,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唐相宋璟后人,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成就: 1.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 1235 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2...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1][2]。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1]。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3]。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中学生补气血最好的中成药有哪些 8次阅读
- 玉屏风功效与作用,玉屏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4次阅读
- 玉屏风散的作用与功效 5次阅读
- 北宋名医钱乙与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10次阅读
- 六味地黄丸是谁研发的 14次阅读
- 脾虚和肾虚有什么区别? 1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