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说的五脏六腑虚实表现:五脏是贮藏精气的地方需要满但不可过实,要藏而不可泻,如果过实则人会出现实病,如果泻了精气则人会变虚则出现虚病;六腑是消化运行水谷精微的场所和通道,故要实但不可过满,满则水谷精微运行阻塞,使人体得不到精气的补充同理水谷精微代谢后产生的糟粕要排泄出去,如...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均有寒热虚实之分,都可能上火,但通常不会单一出现,多为两脏或三脏同时出现。这是由于五脏之间相关联,五行相生相克所致。虚火与实火都可能涉及多个脏腑。肝实火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攻头目,出现头晕目赤,面红耳鸣,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虚火则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肠鸣气走,足冷手寒,食不入胃,吐逆无时,皮毛憔悴,肌肉皱皴,耳目昏塞,语声破散,行步喘促,精神不收,此五脏之虚也。诊其脉,举指而滑,按之而微,看在何部,以断其脏也。又按之沉小微弱短涩软濡,俱为脏虚也。饮食过多,大小便难,胸膈满闷,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闷眩,唇口...
以脏腑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通过四诊八纲,辨别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3]。一般各种辨证方法最后都要落实到脏腑辨证上,才能准确诊断,使治疗有的放矢[1]。 脏腑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核心。 4 心与小肠证治 4.1 心 4.1.1 虚证 4.1.1.1 证型:心阳不足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气短...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