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血虚?

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失血过多,新血不及生成补充;脾胃虚弱,饮食营养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减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碍;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均可导致血虚。
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依赖于血的濡养,因而,在血虚时,就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虚弱的证候。如面色不华,唇舌爪甲色淡无华,头目眩晕,心悸征忡,神疲乏力,形体瘦怯,或手足麻木,关节屈伸不利,或两目干涩,视物昏花等,都是血虚的临床征象。
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2020-03-26
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患者所出现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或痿黄、妇女月经量少、闭经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概括。它并不等同于西医的某一种病。
同时,在内、外、妇、儿各科病症中都可以见到血虚的症候。因为中医所指的血,不仅代表西医的血液,而且还包括了高级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活动。故中医所诊断的“血虚”症,绝对不等于西医的贫血症。2020-02-14
什么食材可以治疗血虚?
2020-05-0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3:15: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血虚是指血液亏少、血液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以下是关于中医血虚的详细解释:1. 血虚的原因: 饮食不合理:长期偏食、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血虚。 过于劳累:身体长期过度劳累,消耗过多气血,未能得到及时补充。 情志问题:情绪严重波动,如长期焦虑、抑郁等,可能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 失血过...

  • 中医认为,血虚是指体内血液的亏损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比如长期的慢性疾病、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当身体出现血虚的情况时,可能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中医治疗血虚的方法多样,包括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疗法等。血虚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多个方面。比如,在...

  • 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常见于失血过多、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无法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血液。血虚时,气虚往往随之而来,因为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虚则无法促进血液的生成。气虚是指人体因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取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

  • 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的现象。具体来说,它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营养和滋润物质不足,无法充分滋养身体各部位,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血虚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如失血过多、久病不愈、饮食营养不足等。一旦出现血虚,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理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面色苍白、...

  • 1. 血虚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血虚指的是体内血液量不足或血液的营养成分不足,导致身体各部位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血虚的表现可能包括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以及四肢乏力等症状。2. 风盛的特征:中医中的“风盛”指的是风邪侵袭或体内风气过盛的情况。风邪致病具有易行数变的特点,即病情多变...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