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一般的人都不认识地黄,地黄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一般常见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生的地黄是褐色的,但是熟的地黄是黑色的,其他的区别就看不出来了,那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有哪些?生地黄和熟地黄有什么区别?1、加工炮制方法不同生地黄:为鲜地黄的根,于10-11月采摘鲜地黄后随即用无烟或烘炕,注意控制火力,当块根变软、外皮变硬、里面变黑即可取出,堆放1-2天使其回潮后,再炕至干燥即成。熟地黄:为生地黄的加工品,将生地黄用酒拌匀,用锅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2、中药药性有差别生地黄: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属于寒型,善于治疗热病。熟地黄:性微温,味甘,归肝、肾二经。属于温性,长于滋补之用3、功效有差别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要可以用来治疗温病发热,黄疸,血热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以及消渴,骨蒸,劳热,痹痿、跌打损伤和女性闭经、产后腹痛等症。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主要可以用来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漏不止,肝肾阴虚,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孕不育以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头目昏花、消渴便秘等症。4、饮片性状不同生地黄:为不规则类圆形厚片,表面黑色或者棕黑色,极易皱缩,具有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地较软而韧,断面灰黑色或者乌黑色,微微有光泽,具粘性,气微,味道微甜。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5、小贴士《本草纲目》中记载“地黄生者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由此可见虽然是同一样植物的根,其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其功用、疗效却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医的玄妙自在其中,我们在学习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和分析。6、生地不能替代熟地不少人去药店买熟地的时候,会牵强附会的认为生地炒熟就变成了熟地,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炒熟的生地不能替代熟地,从上面熟地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熟地是经过酒、陈皮等反复蒸晒而成,药性要由良性转成温性,功效也不同,生地擅长凉血,熟地擅长补血。熟地并非是生地炒熟的,炒熟的生地也不能取代熟地。2023-06-12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生地黄和熟地黄有什么区别?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一、外观差异 生地黄,多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两端稍细,中间膨大,长度在6至12厘米之间,直径则约为3至6厘米。其表面呈棕黑或棕灰色,布满不规则的横曲纹,质地柔软且韧,不易折断。断面则是棕黑或乌黑色,富有光泽,且带有粘性。而熟地黄,则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块状物,大小不一,厚薄不...
首先,从加工炮制方法来看,生地黄与熟地黄截然不同。生地黄采取鲜地黄的根,经过无烟或烘炕处理,去除水分后干燥包装。而熟地黄则是将生地黄与酒混合搅拌,经过蒸煮、晒干等工序制作而成。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使得熟地黄在药性上有了更多的变化。在药性方面,熟地黄性温,味甘,具有滋补作用;而生地黄...
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中药材中常见的两种,它们有一些区别如下:1. 外观:生地黄为白色至灰白色的块状或片状,表面有皮孔,而熟地黄为棕黑色至暗褐色的块状,表面光滑。2. 加工方法:生地黄为鲜品经水洗清理后晒干,而熟地黄是将生地黄加热炒制后晒干。3. 性质:生地黄性平、味甘,而熟地黄性温、味甘...
生地黄和熟地黄的主要区别如下:加工方式:生地黄:经清洗晾晒加工后所得。熟地黄:在生地黄的基础上,加黄酒高温蒸煮后得到。功效:生地黄:主要功效是清热、滋阴、凉血。熟地黄:主要功效是补血调经,滋阴补肾。味道:生地黄:苦味比较浓。熟地黄:经炮制后苦味较淡,味甜。药性:生地黄:性寒凉,过量...
1. 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加工方式不同。生地黄经过清洗、晾晒等加工步骤,而熟地黄则在生地黄的基础上,加入黄酒并经过高温蒸煮处理。2. 两者的功效也存在差异。生地黄的主要功效是清热、滋阴和凉血,适用于热病、舌绛烦渴等症状。熟地黄的功效则偏向补血调经,滋阴补肾,适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症。3....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生地黄和熟地黄有什么区别? 7次阅读
- 针灸美雕可以做到什么效果?零基础能不能学会? 15次阅读
- 阴虚和肾阳虚 两者有什么区别? 10次阅读
- 针灸危险么、据说会扎死人? 10次阅读
- 湿气什么原因? 11次阅读
- 请问一下人为什么会有湿气呢,是什么造成湿气的呢? 1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