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血的失常——血虚

概念:血虚,主要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经脉失养的病理状态。由于肝能藏血,心能主血,故血虚病变,在此两脏表现最为明显。

  形成:血虚病变的产生,多由失血过多,新血不及生成以补充;或因脾虚胃弱,纳运无力,饮食考试,大网站收集摄取不足,以及化生血液功能减退,如气虚无以生血等;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损耗而致营血暗耗等,均可导致血虚的形成。

  表现:由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皆依赖于血之濡养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血虚则不能充养周身组织器官,以致营养不足,机能活动逐渐衰退,因而临床常见全身或某一局部的虚弱性症状或体征。2023-03-04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7:29: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概念:血液妄行,即出血。是指由于脉络损伤,血液妄行于脉外,或气虚血失统摄,而致血液不循常道,逸出于脉外的病理状态 .形成:血液妄行的形成,多由于大怒而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壅而溢于脉外;或火热邪盛,灼伤脉络,以及负重努伤等损伤脉络所致。表现:由于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有丰富...

  • 气血虚弱大多数由于平常身体虚弱,久病不愈,最后耗伤血气,也有人由于先天性气虚,气不补血,或是失血,气随血脱。气血虚弱包括气虚和血虚二种症状。气虚会造成生物化学紊乱,五脏六腑功能减退,没法荣养形与神,则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不动加重、呕恶削瘦等症状;血虚则不可以冲盈气血,常表...

  • 如气虚则血无以生化,血液因之虚少;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的功能减弱,血液因之运行不畅而滞涩;气虚统摄血液的功能减弱,则血液因之外逸而出血;气机郁滞,则血可因之而瘀阻;气机逆乱,则血可随气上逆或下陷,出现上为吐血、衄血,乃至厥仆,下为便血、崩漏等症。同样,血的虚衰和血行失常时,...

  • 气血虚者的具体表现是体力不足,时间精力和精神实质会出现一种欠缺情况,气血两虚是通过血夜作用缺失和血夜不够引发的,因此会面色和嘴唇苍白无鲜血。一般气血虚和气血两虚一般共存,假如一个是孱弱的,另一个迅速就会孱弱,饮食搭配能够多吃食物来补充气血。湿气是一种中医基础理论定义。中医认为自然界中...

  • 肝血虚亏 肝血虚亏,多因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阴血,或脾虚胃弱气血生化无源,以致血液虚亏,肝血不足所致。由于肝为藏血之脏,一般来说,血液虚损则影响及于肝,故其病理表现,多为肝血濡养功能减退或失常。如肝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可见肢体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血虚不能上荣头目,则眩晕...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