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虚」、西医的「贫血」,它俩是一回事儿吗?

导读:中医和西医的概念不能混淆,需要解释清楚!血虚和贫血不仅词义相近,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有重叠。因此,有些人往往将血虚和贫血视为同一种疾病,这往往会导致不良的医疗后果。如果有人认为四物汤是养血的,那么遇到贫血的情况,首先要考虑涂抹四物汤。有的还直接写血虚的证候,或补血的适应症,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舌淡、脉细等慢性贫血症状。这样会让人误以为血虚和贫血是名称不同但名称相同的疾病。应用养血补血四物汤治疗贫血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血虚和贫血是中医和西医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绝对不能混为一谈。一、中医血虚中医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不足,不能滋养脏腑、肌肉、经络的一种病理现象。具体来说,心血虚、肝血虚、心脾血虚是有区别的。心血不足的症状是心悸、头晕、健忘、失眠和脉涩。肝虚的症状是头晕、眩晕、涩味、手脚麻木、四肢挛缩、皮肤干燥、月经不调、闭经或月经量少。脾血虚的明显症状是心悸、厌食、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中医除了痰、火、水、气,主要用养血养心、养血柔肝、健脾生血等方法。这里说的血虚,除了心脾两虚导致的部分贫血,很少是单纯的心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导致的贫血。二、西医的贫血现代医学中的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在中医辨证中,贫血患者有血虚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面色苍白、肢冷水肿、舌淡脉弱。也可以说,血虚是因为阴血亏损,贫血是因为气血两虚。从再四物汤的养血补血功能来看,其主要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冲任亏虚、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出血过多等。其实是用来治血虚的,不适合贫血。四物汤的表现虽然是静态中的动态,但却是阴征服腻滞的产物。治疗贫血患者不仅没有用,还会出现阳虚阴盛的现象,如厌食、便溏、精神疲劳等,从而导致不能活、阴不能长、气血变富变穷的不良后果。如养血清心汤治疗心血不足、健忘失眠;四物二联汤治疗血虚、五心烦热、昼明夜热;四物安神汤治疗心虚心悸:加味四物汤治疗血虚、肝郁、月经不调;芎归胶艾汤治疗出血和胎动不安。如果血虚等于贫血,那么用这种药方来治疗贫血,只会有害无益,不会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三、中医应该如何治疗贫血?中医认为贫血的原因是“阴不生阳”、“有形之血不能自生,无形之气生”。因此,慢性贫血的治疗不仅需要“养阳养阴,益气生血”的方法,还必须遵循“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急固”的原则,采用“益气固本,益气生血”的方法如果贫血表现为气血两虚,应选用余省汤或八珍汤;为了tho2023-06-1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3 03:25: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里说的血虚,除了心脾两虚导致的部分贫血,很少是单纯的心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导致的贫血。二、西医的贫血现代医学中的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一种病理状态。在中医辨证中,

  • 中医所说的血虚则是指体内阴血亏损,如失血过多、脾胃功能失常等原因造成的血气不足。血虚的症状包括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月经失调等,与贫血的症状相似,但要注意的是血虚的人不一定就是贫血,而贫血的人通常会有血虚的症状。是否贫血可以通过检查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数值来判断。对于女性而...

  • 中医概念中的“血虚”与西医的“贫血”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等同。中医中并未设立“贫血”这一专有名词,但从血虚这一概念上,可以将其视为与贫血相似的状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血虚与贫血并非完全对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血虚在中医理论中,除了与贫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外,还与神经官能症、某些...

  • “贫血”是很多疾病共同的病理表现,由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过多、丢失引起,西医需找到并消除病因,才能彻底治愈。不能见到贫血就考虑营养不良,一味补充大量蛋白质、红色食物,反而容易延误病情。“虚则补之”,血虚则补。中医理论认为:无形生有形,气无形,能生有形之血,“血”来源于“气”,补气...

  • 从中医的病机角度来看,血虚相当于西医的贫血范畴,但两者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下的概念,因此,存在血虚症状的患者不一定符合西医的贫血诊断标准。在临床上,贫血患者往往不仅仅表现为血虚,还可能涉及其他中医病证。血虚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贫血、神经官能症、某些虚弱病症、月经不调等,患者常常出现面色不华或...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