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六味地黄丸中是生地还是熟地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我们最熟知的补肾良方六味地黄丸是由生地做成的,而千古着名的四物汤中的一物是熟地做成的。
  1、从形状上来看。
  生地为长圆形或块型,不规则,一般是中间大,两端细小;有的是呈长条状。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柔韧,不容易折断。生地肉呈棕黑或乌黑,味稍甘。熟地,是生地加工而成的,一般是切成片或小块,染色为乌黑色,有光泽,味道同生地。
  2、归属性质有异。
  生地性寒凉,在中医中属于心、肝、肾经。而熟地经过黄酒拌闷、晒蒸等过程,其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寒转为温,归属于肝、肾经。
  3、主要药用价值不同。
  生地性寒凉,主要药用价值是清热凉血、止咳、养阴、补肾、止血等功效,经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肺结核、神经衰弱、慢性肾炎、便秘、小编出血等疾病。非常知名的六味地黄丸中,就有地黄的成分,其补肾疗效显着。
  熟地,由寒性变为温性,其功效主要是补血。与其他中草药一起,能治疗贫血等疾病。另外,熟地对存在腰腿酸软、耳鸣耳聋、经常头晕、眼前发黑、少白头的患者,也有不错的作用。
  生地和熟地都属于地黄,但因为制作加工不同,所以在性质和药用价值方面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在选用时,还是一定要加以辨别的,主要看病症来取材。
  4、炒熟的生地不能替代熟地
  不少人去药店买熟地的时候,会牵强附会的认为生地炒熟就变成了熟地,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炒熟的生地不能替代熟地,从上面熟地的概念中我们知道熟地是经过酒、陈皮等反复蒸晒而成,药性要由良性转成温性,功效也不同,生地擅长凉血,熟地擅长补血。熟地并非是生地炒熟的,炒熟的生地也不能取代熟地。
  生地是什么
  生地就是平日生活中常说的生地黄,长的有点像干掉的萝卜,明朝的李时珍曾经评价生地黄“服之百日面若桃花,三年轻身不老”。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的功效,应用十分的广泛,有很多的中药方都会用到生地,是一味中药材。生地有不同的炮制方法,按照炮制方法的不同,生地也分为了好几种。主要有鲜地黄、生地黄,如果将生地跟砂仁、酒、陈皮一起进行反复的蒸晒,直到质地变软、颜色变黑为止,也就形成了熟地黄。
  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上主要用于治疗烦渴、舌绛、低热、五心烦热、阴虚发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病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服用生地期间不能和萝卜、韭菜、葱白一起吃,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熟地是什么
  熟地又名熟地黄,是由生地加工而成的,加工过程是用黄酒拌闷(也可以用酒、砂仁、陈皮)、反复晒蒸生地之后变得柔软,就成了熟地。熟地主要具有滋阴补肾、调经补血的功能。熟地和生地都能起到养阴,消渴等功效。但熟地和生地在药用价值上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此文为中国吃网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12-09
白花蛇舌草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药材,而生地、熟地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的功效,三者当然可以合用了。中药讲究配伍禁忌,生地熟地可以连用不在多说,关键是白花蛇舌草,在“十八反,十九畏”中不存在上述成分的相反、相偎的配伍禁忌,且同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因此他们之间可以连用。2015-12-09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6:21: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是生地还是熟地?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实际上,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使用的是生地。而生地和熟地虽然同属于地黄,但是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它们的性质和药用价值也存在差异。首先,生地和熟地的外观有所不同。生地呈长圆形或块状,不规则,通常中间较大,两端较小,有时呈长条状。它的...

  • 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选用的是熟地黄,而非生地黄。这一选择体现了中医对于不同药材特性的精妙应用,旨在针对具体病症实现最佳疗效。

  • 一、观察外形 生地通常呈块状或长圆形,形状虽不规则,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中间略大,两端细小。颜色多为棕灰色或棕黑色。而熟地由于经过加工,色泽更深,且有光泽。通过观察这些细微差别,我们可以初步区分两者。二、了解药用价值 生地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肺结核、慢性肾炎等疾病,也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成部分...

  • 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那么如何辨别生地黄和熟地黄?主要有两点,分别是外形和药效上辨别。外形: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

  •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我们最熟知的补肾良方六味地黄丸是由生地做成的,而千古着名的四物汤中的一物是熟地做成的。1、从形状上来看。生地为长圆形或块型,不规则,一般是中间大,两端细小;有的是呈长条状。颜色为棕灰色或棕黑色,比较柔韧,不容易折断。生地肉呈棕黑或乌黑,味稍甘。熟地,是生地加工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