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生内寒,这不假。但发热就不一定是阴虚了!!在中医临床上,就有真寒假热和假寒真热之分。
我本人就是脾肾阳虚,按道理讲,阳虚生内寒,应该表里都是一派寒像才对。但是还伴随发热,按以前的理解,我肯定会吃一些清热的药物。但我并没有这样做,我的理解是:阴阳在人体内是相对平衡的,如果当阳气虚衰了,另一边的阴气就会比较旺盛,就会把这点虚弱的阳气往外排挤,就会发热,其实这是真寒假热。再加上我的症状有:腰酸、尿频、胃胀、舌质胖大,有齿痕等等,这些都是阳虚的症状。我就更加坚信了。在当天就服用了四逆汤,第二天烧就退了!! 现在一直坚持服用。2011-07-16
阴虚:同阳虚相对。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2011-07-15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9:00: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如果阴阳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身体就会表现出虚证。阴气不足则会阴虚生内热;阳气不足则会阳虚生外寒;所以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阳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同时出现或出现阴阳两虚。 ​

  • 正确答案:A

  • 阳主热,阴主寒,凡是向外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内的、下降的、寒冷的都属于阴。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阴阳保持平衡的结果,阴虚或者阳虚,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也就是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亢盛,阳虚则寒,阳虚...

  • 中医理论中,阴虚与阳虚是两种不同的体质状态,它们对寒热的反应方式不同。阴虚的人常常会出现内热的症状,表现为发热、颧红、盗汗、舌红且少苔、脉细数等。而阳虚的人则多表现为外寒,其症状包括怕冷、面白、舌淡胖、脉虚等。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如果其他症状难以区分,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对寒热的感觉来...

  • 其次,在现代临床的解释中,"阳虚则外寒"是指阳气虚弱产生的内部寒症,与阴气旺盛引发的外部寒症相对。这里的外部寒症通常表现为实寒。与之相对的是"阴虚则内热"。根据原文的理解,过度劳倦可能导致脾气损伤,使得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浊阴之气不能下降。谷物的营养物质因此滞留而无 常代谢,久而久之可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