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论出自于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论出自于()

A.《内经》

B.《金匮要略》

C.《难经》

D.《医宗必读》

E.《诸病源候论》

正确答案:A2023-01-15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1:08: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正确答案:A

  •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如果阴阳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身体就会表现出虚证。阴气不足则会阴虚生内热;阳气不足则会阳虚生外寒;所以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阴阳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同时出现或出现阴阳两虚。 ​

  • 如果从 的本意理解,就是因寒邪犯表,阻遏卫阳之气,使卫气不能达于肌表。由于表的卫阳不足,寒邪就会留在体表,就会产生外寒,出现寒栗的症状。现代临床上的“阳虚则外寒”,则是阳虚生内寒,阴盛生外寒,这里的外寒,往往是实寒。“阴则虚内热”,如果按 来理解,就是因劳倦太过,损...

  • 肾阳虚则主要表现为寒象,患者常感到畏寒肢冷、身体乏力,并伴有腰酸腰疼、小便清长等症状。针对肾阳虚,治疗时通常会选用金匮肾气丸,以温补肾阳。此外,患者平时应多食用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恢复。肾阴虚和阳虚是中医中的两种常见病证。阴虚则内...

  • 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是阴阳保持平衡的结果,阴虚或者阳虚,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也就是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亢盛,阳虚则寒,阳虚是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阴虚则热,阴虚是人体的阴液不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