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阴虚火旺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郁病·阴虚火旺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郁病·阴虚火旺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7 关于郁病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郁病·阴虚火旺证的穴位 2 治疗郁病·阴虚火旺证的方剂 3 治疗郁病·阴虚火旺证的中成药 4 郁病·阴虚火旺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yù bìng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郁病·阴虚火旺证(depression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 *** 亏损,虚火亢旺,以病久虚烦少寐,烦躁易怒,头晕心悸,骨蒸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见盗汗,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或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郁病证候[2]。
4 郁病·阴虚火旺证的症状 郁病·阴虚火旺证患者眩晕,心悸,少寐,心烦易怒,或遗精腰酸,妇女则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3]。
郁病·阴虚火旺证患者病久虚烦少寐,烦躁易怒,头晕心悸,骨蒸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见盗汗,舌红少津,苔薄,脉弦细或细数[2]。

5 证候分析 脏阴不足,营血暗耗,阴亏则虚阳上浮,故见眩晕易怒。阴血亏耗,心神失养以及阴虚生热,虚热扰神,则心悸少寐而烦躁。肾阴不足,腰府失养则腰酸。阴虚火旺,扰动精室,精关不固则遗精。肝肾失养,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均为阴虚有火之象。[3]
6 郁病·阴虚火旺证的治疗 6.1 治法 郁病·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清热,镇心安神[3]。
6.2 方药治疗 郁病·阴虚火旺证可用滋水清肝饮[备注]滋水清肝饮(《医宗已仁篇》):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归身、山药、丹皮、泽泻、白芍、柴胡山栀、酸枣仁加减治疗。本方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壮水制火;柴胡、山栀、丹皮以清泄肝火。或加入珍珠母、磁石、生铁落等,重镇安神。腰酸,遗精,乏力者,加龟版、知母、杜仲、牡蛎等以益肾固精。月经不调者,加香附、益母草以理气开郁调经。[3]
6.3 针灸治疗 [4]
治法: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取穴:以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三阴交、太溪、太冲、神门、心俞、肾俞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补之可滋阴安神。补太溪以滋肾阴,泻太冲以清虚火。神门及心俞、肾俞可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随证配穴:烦躁易怒者,加四神聪、阳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
7 关于郁病 郁病 (depression disease[5]、depression[1])为病证名[6]。又称郁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简称郁[7]。是指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夜眠不安,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物堵塞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凡因七情所伤而致气郁、痰结、血滞、食积,乃至脏腑不和而引起的种种病症均属之[8]。临床常见的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及阴虚火旺等类型[8]。肝气郁结者,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等;气郁化火者,情绪急躁、头痛目赤、胸闷虚烦、口苦口干等;痰气郁结者,亦称“梅核气”;阴血不足者,亦称“脏躁”症。
郁病日久可以耗伤心气营血,以致心神不安,脏腑阴阳失调。郁证可分虚实两大类,初起多实,无不以理气为主;久病多虚,则以养血滋阴,益气扶正为主。应注意理气药多为香燥之品,病久阴血暗耗,自当慎用。而香橼、佛手等,其性和平,理气而不伤阴,无论新恙久病,均可选用。[3]
郁病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极为重要。正如《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所说:“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所以医者应关心病人的疾苦,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客观事物,解除思想顾虑,树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有助于疗效的提高。如配合气功,太极拳等治疗,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3]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良好[4]。
郁病可见于西医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也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8][9]。
详见郁病条。
82022-11-02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09-19 12:27: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