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发沉、不想动,多是气虚!仅需2味药,益气补血、重回好气色

经常感觉双腿发沉、不想动、更不想走路?很多人身体乏力、没劲时,都会认为是自己营养不良了,该补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并不低,鸡鸭鱼肉都吃得起,这浑身没劲很多不是营养不够,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
懒,可能是气虚!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经常性的出现乏累,不想做事,不想说话,只想懒洋洋的躺着的情况,实际上是气虚的表现。
如果我们伸出舌头,照镜子观察一下,发现自己舌边布满了齿痕,这便是气虚的表现。现在气虚之人非常多,有齿痕舌的人,大约能占到60%左右。

气虚 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

血虚 可见面色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怎么解决自己气虚的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子,益气养血,分别是 黄芪、当归 ,我们来了解一下。

首先看黄芪
黄芪性温,归肺、脾、肝、肾经,补气固表是它的一大特点。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 健康 ”的民谣,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非常不错的滋养功效,可以治疗脾气虚与肺气虚等气虚症状。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降压等方面用途广泛。

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学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黄芪全身上下、内外、表里之气皆能补益,一药多能,应用范围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多科近百病疾病,疗效显著。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将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其次看当归
当归甘温质润,是补血养血圣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诸多病症,如血虚导致的面色萎黄、血虚不能濡养心神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

同补气药物配伍使用时,能很好的治疗气血两虚的病症。比如与黄芪一同泡水喝,不仅能改善前面所说的症状,还能改善阳气虚弱导致的痛经,月经量少,经血颜色暗沉等。

中医上有一个词,叫“五劳七伤”,伤的是什么?无非是气和血,黄芪当归汤用上,就能把气血慢慢养起来,把虚人扶起来。
以气带血,以气化瘀,泄中有补,散中有防。这个方子对结节、包块都有效果。关于文章中的用药比例,建议大家要在辨证下使用,要结合各自实际病情加减,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2022-08-13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8:31: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懒,可能是气虚!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经常性的出现乏累,不想做事,不想说话,只想懒洋洋的躺着的情况,实际上是气虚的表现。如果我们伸出舌头,照镜子观察一下,发现自己舌边布满了齿痕,这便是气虚的表现。现在气虚之人非常多,有齿痕舌的人,大约能占到60%左右。气虚 则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

  • 一、通常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属于体质过虚,常因气虚、血虚和肾虚导致的少气懒言、周身乏力、腰膝酸软、身体不愿意动。二、如果从西医学的角度来讲,最常见的因素是体内的离子紊乱,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时就会出现周身疲懒,不愿意动伴随周身乏力的临床症状和表现。三、感染性的疾病例如细菌性感染、病毒...

  •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可能是脾气虚引起来的表现,脾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在脾气虚的情况下,气血不足,肌肉四肢失养,就会造成你所说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健脾益气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到中医科根据舌脉的表现做一个确诊,有多种原因,比如可能是由于神经衰弱或贫血。1.神经衰弱:当心理压力大,...

  • 气虚时,体表的毛孔失去控制,稍微走动就大量出汗,这是自汗的表现。气虚还可能导致尿床、尿失禁、遗精和大量白带等现象。气虚还会导致身体的温暖功能减弱,表现为手脚发凉,对于冷气的敏感度提高,但主要以无力为主。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时,核心特征变为明显怕冷,不仅外部感觉冷,内部脏腑也感觉寒冷。气虚...

  • 回答:病情分析: 考虑是气虚;不一定有病。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脉弱等。 指导意见: 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