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温病的辨证治疗原则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温病的辨证治疗原则

1.温病是虚证。

1.1温病是阴虚也是阳虚。

阴虚指的是温病疏泄太过,收敛不足,导致阴虚。

阳虚指的是木气疏泄太过,肺金不收,胆经不降,肾水失于收藏。此处阳虚指的是肾阳虚。

1.2温病的脉象是虚象。温病是虚证,原因就在于如果体壮的人,得了温病,他可以自愈,只有体质虚弱的人,才会病情迁延难愈。

2.治疗原则:

养木气,平疏泄,收肺金。主要采用收降的方法治疗。

温病需要保中气。不要让中气受到损伤。其实任何疾病都需要保护好中气,中气即脾胃,脾胃不受伤害,才可以保证人体营养充足,才有利于人体恢复。

3.禁忌:

不能用热药补阳;容易伤肾阴,伤肺金。

不能发汗、不能攻下,容易伤阴液,容易伤肾阳。

4.温病与发汗

温病服药后出汗不是因为药物发汗作用引起的,而是因为荣卫调和,自然出汗。

如果不是自然出汗,而是通过药物强行发汗,就会损伤津液,导致病情加重。

5.温病与出疹

温病如果不出汗,就会出疹,原因是木火内郁。

疹子分为吉凶两类。

吉疹表现为:色红而正。原理为:阴液续生而血热外达。

凶疹表现为:色赤而黑。原理为:阴液内竭,热灼血干。或者中气将脱,表里分离。

主要还要判断是否腹泻胸紧。

如果有腹泻不减,阳根亡于下,胸紧不减,阴根亡于上,所以阴阳都损失了,人失去了根本,就会死亡。

6.鉴别诊断

温病与燥病均有发热表现。

温病:发热、神志昏迷,脉来虚散,模糊躁急,向外疏泄。

燥病:发热、神志不昏,脉来弦聚,不躁急模糊,向内收敛。

温病:由内向外,是虚的。肺气虚、木火虚、中气虚。木火外泄,肺金虚散。

燥病:由外向内,是实的。肺气实,热气实,中气实。肺金燥结内敛生热。北方少,西南方多。

温病治疗采用:乌梅汤,三豆饮。

燥病治疗采用:银翘散、桑菊饮。

7.温病不能用石膏

石膏:清内热,外无大热,治疗燥病。如果用石膏治疗温病,败火寒中,人体失去阳气就容易死亡。

麦冬:温病为外热,相火外泄,麦冬收敛相火,可以清热。治疗温病虚证。2022-06-1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1:14: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温病:由内向外,是虚的。肺气虚、木火虚、中气虚。木火外泄,肺金虚散。燥病:由外向内,是实的。肺气实,热气实,中气实。肺金燥结内敛生热。北方少,西南方多。温病治疗采用:乌梅汤,三豆饮。燥病治疗采用:银翘散、桑菊饮。7.温病不能用石膏 石膏:清内热,外无大热,治疗燥病。如果用石膏...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加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处方:阿胶、生地、龟板、鳖甲各10g,赤芍、丹皮、黄连各10g,鸡子黄一枚生调,分二次服。本方治疗温病,病在血分。荣卫不解,热入血分,主要表现为发热,舌色绛赤,夜不能寐。此时虚实混杂,实证表现的多一些,虚证表现得少一些,表现为上热下寒。课本上三...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扁鹊三豆饮 扁鹊三豆饮 处方:黄豆  黑豆  绿豆各15g 本方依然是食疗方,可见对于中医来说,药物食物本是一家,药食同源。临床表现: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后发热,发热后但热不寒,神志昏迷,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虚小者。辨证:木气疏泄加上相火不降,受到大气...

  • 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者彭子益从河图洛书出发,重视人体自身平衡,道法自然。讲究一切疾病均是人体自病,从人体五行平衡上去寻找源头,解决问题,对我的医学观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继续介绍乌梅白糖汤。乌梅白糖汤 处方:乌梅五枚 白糖50g 乌梅白糖汤治疗温病初起,病在荣卫。临床表现:初起头疼身痛,先恶寒...

  • 有两个症状是辨证要点:一是发烧时神智昏沉,二是脉大而虚。一丁点打喷嚏、流鼻涕的前戏都没有,直接 *** 。这种病,很多医生的解释是身体里潜伏的寒邪在作怪,是之前受了寒,时间一久在身体里化成热。可是民国初年的名医彭子益先生不这么认为,他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说,温病其实是人体感受到...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