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阴虚火旺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6.3.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齿衄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穴位 2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方剂 3 治疗齿衄·阴虚火旺证的中成药 4 齿衄·阴虚火旺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chǐ nǜ ·yīn xū huǒ wàng zhèng
2 英文参考 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齿衄·阴虚火旺证(gum bleeding with syndrome of exuberant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是指以 *** 亏损,虚火上炎,以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齿衄证候[2]。
4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症状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齿衄,渗血少,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龈不甚红肿,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3][4][5]。
5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肝肾阴亏,相火上浮,热迫血行,以致齿龈出血,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火动之象。[3][4]

6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治疗 6.1 治法 齿衄·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3]。
6.2 方药治疗 齿衄·阴虚火旺证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5]。
齿衄·阴虚火旺证可用滋水清肝饮[备注]滋水清肝饮(《医宗已仁篇》):生地黄、山茱萸、茯苓、归身、山药、丹皮、泽泻、白芍、柴胡山栀、酸枣仁合茜根散[备注]茜根散(《景岳全书》):茜草根、黄芩、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加减治疗。滋水清肝饮重在补养肝肾,滋阴降火;茜根散重在凉血止血,滋阴养血,故宜合用,随证化裁。[3]
6.3 饮食疗法 6.3.1 推荐食材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建议食用山药、阿胶、藕节、枸杞子、龟肉、冬虫夏草、生地黄等[4]。
6.3.2 推荐食疗方 [4]
1.枸杞莲子汤:枸杞子15g,莲子400g,粳米100g。前两味加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温服。
2.生脉饮(《内外伤辨惑论》):人参10g切薄片,与麦冬、五味子煎汤,代茶饮。
3.枸杞粥(《太平圣惠方》):枸杞子30g,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成粥。
7 关于齿衄 齿衄(gum bleeding[6][1])为病名[5]。见《证治准绳·杂病》第三册、《证治要诀·诸血门》。又名牙齿出血[5]、牙衄(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俗称牙血[7]。血证之一。是指以齿龈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阳明经脉入于齿龈,齿为骨之余,故齿衄主要与胃肠及肾的病变有关。
有的文献把牙宣病亦列入齿衄中,如《证治准绳·杂病》:“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
详见齿衄条。
82022-10-03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0:15: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 齿衄·阴虚火旺证的症状 齿衄·阴虚火旺证患者齿衄,渗血少,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龈不甚红肿,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3][4][5]。5 证候分析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肝肾阴亏,相火上浮,热迫血行,以致齿龈出血,...

  •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胃火炽盛、阴虚火旺。 此外,齿衄可由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疾病引起,也可由齿龈局部病变引起。齿衄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尤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病情症状:常在进食或刷牙时牙龈出血。牙龈萎缩或红肿热痛。常伴有口臭、口黏,牙齿松动。可以由齿龈局部病变或全身疾病引起。2、病...

  • 若阴虚不能制阳,则可见阴虚火旺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咳痰带血并有咽喉干痒,或声音嘶哑,午后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颧发红,脉细数。肝阴不足,因为不能滋养头目,则头晕耳鸣,双目干涩;阴虚生内热,故潮热盗汗,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阴虚之象。阴虚火旺大都表现为慢性过...

  • 热盛迫血证常伴随急性发热、口渴、便秘等症状;阴虚火旺证则表现为反复出血、口干咽燥、头晕等;气虚不摄证则常见于长期出血、精神疲倦、气短等症状。具体到鼻衄,非因外伤和经期异常导致的鼻道出血都被视为此病;齿龈出血且排除外伤因素则诊断为齿衄。咳血则与肺部疾病相关,咳嗽时咳出鲜红或带泡沫的血...

  • 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总属热入血分,治以凉血,其证型分为四类: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