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的配方

防己黄芪汤的配方需要用到防己、黄芪、甘草、白术这4种原料。
1、防己
该中药属多年生落叶藤本,熬汤需要放12g。以植物的根入药。块根通常圆柱状,肉质,深入地下,长3~15cm,直径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横纹。

2、黄芪
该中药属豆科黄芪属植物,熬防己黄芪汤时需要放15g。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

3、甘草
豆科甘草属植物,熬防己黄芪汤时需要放6g炒好的甘草。该中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外皮褐色里面淡黄色,味甜;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呈椭圆形卵状,边缘或全缘微呈波状。

4、白术
多年生草本植物,熬防己黄芪汤时需要放9g。该中药地下根较为粗大,略呈拳状,外表灰黄色;茎直立,无毛,中下部茎生有叶片,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

防己黄芪汤的出处介绍: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023-12-0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0:10: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防己黄芪汤是一种传统中医方剂,主要由防己、黄芪、桂枝、茯苓和甘草组成。具体剂量如下:防己:3两,约9克黄芪:3两,约9克桂枝:3两,约9克茯苓:6两,约18克甘草:2两,约6克使用方法是:将上述五味药材加入六升水中,煮沸后减小火力,煮取约二升,然后将药液分三次温服,每次一升。此方主要...

  • 防己黄芪汤,功效显著,旨在补气健脾并利水消肿。这款中药方剂由防己(9克)、黄芪(12克)、白术(6克)和甘草(3克)组成。使用时,需将这些药材研磨成末,每次取15克,再加入4片生姜和1枚大枣,共同煎煮,成人常用剂量为连续服用5剂。此方针对表虚且伴有湿气的患者,防己与黄芪为主要成分,防己与...

  • 中药减肥药方中,防己黄芪汤是一剂针对肌肉结实型肥胖症的良方,主要成分包括防己6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和大枣4枚。每日两次,用水煎服。荷术汤则适用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型肥胖,其配方包括荷叶、苍术、白术、黄柏、牛膝、薏苡仁、黄芪、桂枝、木瓜、茯苓、泽泻、山楂、车前草、...

  • 防己黄芪汤的配方包括防己、黄芪、炙甘草和白术,加上生姜和红枣。白术是一味常用于健脾的药材,能够帮助身体水湿气化。黄芪不仅能补脾,还有利尿消肿的作用。防己作为一种利水药材,不仅能排除体内湿气,还能治疗风湿性疾病。在方子中加入姜枣是为了缓解防己的苦寒之性,保护脾胃。姜枣不仅能补充脾胃,还能...

  •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大约20分钟左右即可。防己黄芪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