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中药,既可去脾胃积热,又可补阴虚,妙难尽述

口疮 ,属于口腔溃疡的范围。是一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病症。
当一个或多个异物长在口腔粘膜处,以圆形或椭圆形淡黄色或灰白色小点的样子存在,周围红晕,表面凹陷,局部灼痛。实在不爽。
痛也就算了,因这是进食的场所,导致吃饭都困难。
尤其它还反复发作,烦恼极了。
但这仅属轻症,若口中糜烂腐烂、范围较大,病情较重,便是 口糜 。
这便是严重的口腔溃疡了。
为啥会引起口疮口糜?
1、脾胃积热
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醇酒厚味,脾胃积热上蒸于口。
2、阴虚火旺
多因思虑劳倦,心阴暗耗,或热病后期阴虚火旺,上炎于口,发生口疮。
3、脾胃气虚
多因劳倦、久病等脾胃中气受损,或口疮日久灼阴耗气,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发生口疮。
金元名医刘完素撰《宜明论方》
柴胡地骨皮汤: 柴胡(去苗)地骨皮。
主治口糜生疮 ,让口唇清凉舒爽滋润起来。
柴胡 性味苦寒,入肝胆经,轻清升散,既和解表里,透表退热,又疏肝升阳,升提之力强。肝气条达,则脾运化顺畅,防脾气下陷。
推陈致新心腹胃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等。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
地骨皮 ,枸杞的根为地之骨,其根皮甘淡而寒,归肺肝肾经。
既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
又能降肝火,肝有热则生风,热退风自息。
并泻肾之虚热以滋阴,以达补肾润肺,生精益气,凉血除热之功。
是一味除邪补正的滋阴凉血药。
二味相合,既去脾胃积热,又补阴虚,共治口糜生疮。
制法:上二味,粗粗捣烂筛过。加水,煎至去渣,取少许含盐。
提醒: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药,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2-05-2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2:29: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里有一个保健小茶饮——排毒饮:芦根15克、牛蒡子15克。这两味都是药食同源的药材。将二味药物放入锅中,加入1500ml清水,煎煮15分钟后即可服用。这是一人一天的量,只要出现上述毒素堆积的情况,就可以服用。别看只有两味普通的药,但是效力非常好,芦根生长在河岸湿地,味甘性寒,归肺胃经,能清热...

  • 泄黄散能缓解脾胃虚火,由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组成。泻黄散主要成分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1、消脾胃积热:泻黄散可以消脾胃积热。方中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可清热泻火,山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可以清热、泻火、凉血,可缓解因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积...

  • 在《良方集腋》里面就记载了一个十分著名的方子—— 良附丸 。这个方子只有两味药组成,高良姜和香附子,但是对胃痛的治疗效果却非常好。这个方子在今天还经常被用作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基础方。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

  • 清虚热的中成药:玄麦甘桔颗粒 玄麦甘桔颗粒是由玄参、麦冬、甘草、桔梗制成的颗粒剂,味甜。主要成份为甘草酸,具有清热滋阴,祛痰利咽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等症。夏季饮食不当容易导致脾胃上火,常食用高糖高油,辛辣而过烫的食物,造成了消化不良,轻微的脾胃积热时,可能总感...

  •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积热。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