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自汗,黄芪温阳固表有疗效

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食用温热的食物、唱热汤热粥、情绪激动、劳动、运动等,都可使人出汗,这属于正常现象。有一种出汗很“怪异”,就是在没有天热、环境变化等外因的影响,也没有服用药物或进行劳动、运动,而是处于一种比较平和的状态下,身体自然出汗。这种出汗地称为自汗。
自汗,根源在于肾阳虚
在探究自汗的根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出汗的机制。《黄帝内经·秦问,阴阳别论》中说: "阻加于阴谓之汗。”出汗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阳,也就是热;二是阴,也就是水。有热加到水上,使水汽蒸发,透过毛孔排出来,并在皮肤上凝结成水珠,这就是上汗的过程。这就相当于把一口锅放在灶上,锅里倒入冷水,如果下不生火,水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出来。
汗液属于人体津液的一部分。人体的结构很复杂,虽然有阳气作用于 ,蒸腾气化,但人体为了维持正常功能,会想办法把这些蒸腾了的津液留住。这就相当于在锅上加了一个锅盖,这样津液就不会随便被排出去了。这个"锅盖"就是人的卫气。
如果一直用微微的小火慢慢烧水,津液的气化就会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津液就不会轻易排到体外,除非“火力”过猛把锅盖顶开,或者是“锅盖”本身就有问题。通常,人体内阴阳都比较平和,“锅盖”又比较结实,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但是,如果"锅盖"漏了一个洞,只要体内的火稍微大一点,汗液就会自己流出来。这种情况就是自汗。
“锅盖”也就是卫气,它的生成运行与肾、脾、肺相关,需要通过肾的激发、脾胃的化生、肺的输布共同完成。而肾是先天之本,是一身的火种,人体所有的脏腑功能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支持,卫气也不例外。如果肾阳虚衰,卫气就不能正常生成,从而导致皮肤肌表不坚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都需要脾来运化,肾阳虚衰无以"支持”脾的工作,这样气血生化不足,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就没有力气好好干活,这样作用出来的卫气就比较薄弱,残破的地方也就多,自然就无法抵挡汗液的外溢了。
因此,自汗的调理,除了敛汗止汗外,还需要从肾论治,温阳固表。
益气固表止汗,黄芪来帮忙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可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其固表作用毫不逊色于人参的,而且它性质比人参温和,补而不燥。中医里,常用牡蛎散、玉屏风散来治疗阳虚自汗,里面都少不了黄芪。
黄芪附子汤也是中医治疗阳虚自汗的常用方。取生黄芪,制附子,生姜,红枣,水煎服。
黄芪益气固表,附子温阳扶卫,生姜、红枣调和营卫。合用可温肾益气,巩固卫气。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一定要用制附子,最好是请医生根据症状开处方。
自汗症状轻一些的,平时可以自己用黄芪泡茶饮用,或者用来煮粥服用。
2022-05-30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4-11-16 09:44: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自汗的调理,除了敛汗止汗外,还需要从肾论治,温阳固表。 益气固表止汗,黄芪来帮忙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可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其固表作用毫不逊色于人参的,而且它性质比人参温和,补而不燥。中医里,常用牡蛎散、玉屏风散来治疗...

  • 病情分析:可以,黄芪益气温补 意见建议: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脱疮生肌肾阳不足应该温补肾阳,用黄芪可以,但是黄芪不是专补肾阳的药品可以用右归丸,肾气丸等专补肾阳的成药!吃中药如果不对症的话,或者配伍不合理,病重药轻,疗程不够...

  • 对于个人体质比较虚弱所引起的自汗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中药调理 阳虚自汗者服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最佳,因为中药汤剂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也可根据病程进展加减用药,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的特点。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肉桂、附子等,这些药材能够温补阳气,固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