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自汗,黄芪温阳固表有疗效

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食用温热的食物、唱热汤热粥、情绪激动、劳动、运动等,都可使人出汗,这属于正常现象。有一种出汗很“怪异”,就是在没有天热、环境变化等外因的影响,也没有服用药物或进行劳动、运动,而是处于一种比较平和的状态下,身体自然出汗。这种出汗地称为自汗。
自汗,根源在于肾阳虚
在探究自汗的根源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出汗的机制。《黄帝内经·秦问,阴阳别论》中说: "阻加于阴谓之汗。”出汗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阳,也就是热;二是阴,也就是水。有热加到水上,使水汽蒸发,透过毛孔排出来,并在皮肤上凝结成水珠,这就是上汗的过程。这就相当于把一口锅放在灶上,锅里倒入冷水,如果下不生火,水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出来。
汗液属于人体津液的一部分。人体的结构很复杂,虽然有阳气作用于 ,蒸腾气化,但人体为了维持正常功能,会想办法把这些蒸腾了的津液留住。这就相当于在锅上加了一个锅盖,这样津液就不会随便被排出去了。这个"锅盖"就是人的卫气。
如果一直用微微的小火慢慢烧水,津液的气化就会是一个持续缓慢的过程,津液就不会轻易排到体外,除非“火力”过猛把锅盖顶开,或者是“锅盖”本身就有问题。通常,人体内阴阳都比较平和,“锅盖”又比较结实,所以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但是,如果"锅盖"漏了一个洞,只要体内的火稍微大一点,汗液就会自己流出来。这种情况就是自汗。
“锅盖”也就是卫气,它的生成运行与肾、脾、肺相关,需要通过肾的激发、脾胃的化生、肺的输布共同完成。而肾是先天之本,是一身的火种,人体所有的脏腑功能都依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支持,卫气也不例外。如果肾阳虚衰,卫气就不能正常生成,从而导致皮肤肌表不坚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都需要脾来运化,肾阳虚衰无以"支持”脾的工作,这样气血生化不足,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很好的滋养就没有力气好好干活,这样作用出来的卫气就比较薄弱,残破的地方也就多,自然就无法抵挡汗液的外溢了。
因此,自汗的调理,除了敛汗止汗外,还需要从肾论治,温阳固表。
益气固表止汗,黄芪来帮忙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可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其固表作用毫不逊色于人参的,而且它性质比人参温和,补而不燥。中医里,常用牡蛎散、玉屏风散来治疗阳虚自汗,里面都少不了黄芪。
黄芪附子汤也是中医治疗阳虚自汗的常用方。取生黄芪,制附子,生姜,红枣,水煎服。
黄芪益气固表,附子温阳扶卫,生姜、红枣调和营卫。合用可温肾益气,巩固卫气。要注意的是,附子有毒,一定要用制附子,最好是请医生根据症状开处方。
自汗症状轻一些的,平时可以自己用黄芪泡茶饮用,或者用来煮粥服用。
2022-05-30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7:18: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益气固表止汗,黄芪来帮忙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黄芪可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其固表作用毫不逊色于人参的,而且它性质比人参温和,补而不燥。中医里,常用牡蛎散、玉屏风散来治疗阳虚自汗,里面都少不了黄芪。黄芪附子汤也是中医治疗阳虚自汗的常用方。取生黄芪,制附子,生姜,红枣,水煎服。黄...

  • 黄芪主要是针对阳虚、气不足之类体质的中药,黄芪的作用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适合阳虚、气不足,比如多汗,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平时乏力、倦怠、湿气较重,因为阳气不足所导致上述症状体质,可以用黄芪进行治疗。如果气阴不足,需要黄芪配伍其他滋阴的药物共同治疗,比如黄芪可以...

  • 黄芪一般治疗阳虚,但需要严格遵医嘱食用。是一种补气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的功效。一般可以辅助治疗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等症状。同时,黄芪具有升阳益气的功效,可以治疗阳虚引起的不适症状。虽然黄芪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适合所...

  • 1.首先缓解阳虚的药物,比如临床上常常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方剂来缓解阳虚自汗的症状,比如临床上常用的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牡蛎散或者是芪附汤来进行治疗都有较好的效果。2.可以选择一些固表止汗并且能够温阳的药物来缓解阳虚自汗,临床上常常会选择龙骨、牡蛎、黄芪、肉桂或者淫羊藿、巴戟天这样的药物。3.阳...

  • 性生活过于频繁,导致阳气过度的消耗,这些都会导致阳气虚弱自汗出现。临床上可以通过一些温阳固表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使自汗症得到纠正,不然长时间的自汗会诱发身体的感染,还有疾病的出现,对于生活质量下降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些中药汤剂,像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