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则内热的具体解释

由于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新陈代谢过程,所以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特别女性更年期这个阶段,体内的阴气减少了很多,由于“阴虚生内热”所以就会出现这种表现。阴虚的人阴津亏少,体液和油脂分泌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所以会感觉到哪儿都发干、手足心热、心烦易怒、睡眠不好。  针对这种阴虚导致的虚火,最根本的是要滋阴,比如说多吃一些银耳、甲鱼、莴笋、黑芝麻等滋阴的食物。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居住环境宜安静,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如可经常打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保健功、内练生津咽津的功法等。最好每天坚持推腹,双手相叠在肚脐上顺时针按揉,或是从上到下推,由于腹部有很多的经脉,尤其是任脉在腹部正中线上,它是“阴脉之海”,所以阴虚体质的人群,通过推任脉和腹部的一些穴位,效果会很明显。  其实,人的健康全赖于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失衡,二者不能相辅相成,就会产生各种健康问题。《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也就是说,阴藏精于内,并且不断扶持阳气;而阳气则护卫于外从而使体表固密。如果阴不足以制约阳,阳气过于亢盛,就会使血脉流动加快,如果这时再受一点热邪就会使阳气更加亢盛而发为狂症。这也说明了阴虚体质的人,阳气亢盛不耐热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还说:“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气促,无汗,发热,口干而烦闷,腹胀满,耐受冬天而不耐受夏天等阳气亢奋的现象。由于阴虚阳盛,所以就会出现虚火造扰不宁的症候,这也正是阴虚体质的人很容易出现的病理表现。  《黄帝内经》中不但指明“阴虚则内热”,同时又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并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更进一步说明了阴阳的互根性。阴虚必然阳亢,阴虚体质的人要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却不能损阳,而只能滋阴。其实人的身体机能在实际生活中使阴和阳处于一种相对平衡中。在相互支持和代偿中维持一个相对的平衡。比如说我们用一凉一热两杯水来维持阴阳的平衡,如果凉水损失了,热水自然相对多了,但这种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加。因为“独阳不长”,身体为了重新达到平衡就会减少热水,这个时候无论你减少还是增加这杯热水都是不对的,你该做的是想办法让这杯凉水增加,这样才能重新达到应有的平衡。

2016-05-30
mcxzy 阅读 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0:17: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虚内热是一种中医病证,指的是由于阴液亏损,导致人体内部出现热量过多的状况。阴虚内热的主要特征是内热与虚热并存。具体来说,这种病症是由于体内的阴液不足,使得身体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导致体内热量累积。阴虚会引发内热,这种内热不同于普通的实热,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虚热状态。具体表现可能有...

  • 阴虚内热是指由于身体阴液不足,长时间疾病或过度食用辛辣食物引起的内热症状。常见症状包括潮热、面部潮红等。治疗上,以滋阴为主,辅助清热。调理方法包括:- 饮食:多摄入滋阴食物,如蔬菜、水果、银耳、百合等;减少燥热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 生活:保持规律生活,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

  • 阴虚内热,是中医术语,指的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导致内火旺盛的病症。阴虚内热的详细解释如下:阴虚的产生与表现 阴虚是指体内阴液不足,不能滋润全身组织器官,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常见的表现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等。阴虚的人常常感到身体疲惫无力,精神状态较差。内热的本质 内热指的是体内因为阴...

  • 阴虚内热就是这种失衡的一种表现,具体来说,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无法有效抑制阳气,导致阳气过旺,从而引发一系列内热症状。这种状态下,身体可能表现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即手心、脚心及胸口感觉热)、夜间盗汗、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中医认为,阴虚内热的治疗需要滋阴清热。滋阴,即通过食物、草药等...

  • 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当阴阳失衡,表现为阴虚时,阳气相对亢盛,体内便会积聚热气。这种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阴虚内热。在西医中,慢性炎症常伴随着持续的低热。例如,慢性肝炎患者就可能出现阴虚的症状,从而表现出长期的低热。这种持续的低热状态是由于肝功能受损,阴液不足导致阳气相对旺盛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