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些医籍中也记载了某些“试验诊法”,如以“想不想吃饼”试测胃气;以小承气汤试探燥屎;以尿液上有浮膜,其味甘甜,验消渴病;以口嚼黄豆不觉其味,或痰沉水底验肺痈;以服酸梅汤后腹痛得减,验寄生虫;以喜按,拒按验痛之虚实;以尿染纸或帛观察其症;以刺手指节,出白粘液,验疳积等。古人早就有把脉象形状变为直观图形的愿望。宋代许叔微(1079-1154)曾绘仲景脉法36图;公元l241年,学者施发在《察病指南》中将自己手指切脉的脉搏感觉,绘成33幅图形。明代张世贤的《图汪难经脉诀》(1510年)等,都企图用模式或示意的图形,来说明脉象的性状。这些医书的陈述皆为语言描写和推测,运用比喻和言词刻划,对脉搏波进行状述和分类,如浮、沉、伏、数、迟、缓等等。但那时候缺乏最起码的仪器设备,无法显示脉搏波的波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古代的研究—直没有得到进—步发展。我国“康熙乾隆盛世”(1700年)以来的社会封闭,故步自封,信息阻塞,对世界工业革命末做出任何反应。文人学者热衷于科举功名和经院式考证古籍医典,虽有争论和分歧,而真理的判别标准不是实践却是以古代经典为准,引经据典,墨守成规,毫无建树。300年来中医与西医差距越来越大。现代西医好在有多种诊断设备,而中医几乎是赤手空拳。举个比方讲,武艺高超的武林高手与手持冲锋枪的现代士兵相比,就一般而言现代士兵是要占上风的。1700年,英国人鲁滨孙旅行到中国看到清王朝人口数亿拥兵百万但是武器落后,就不禁说道:“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万名德国或英国步兵,加上一万名骑兵,只要指挥得当,就能打败中国的全部军队。”(《鲁滨孙历险记》英国丹尼尔.笛福写于171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388页)。作者在书中借鲁滨孙而说的这番话,不幸地预言中了1840年 战争清王朝军队的失败。中医发展迟后危及中医存亡,由于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主观经验性和模糊性,实有必要借助现代测试仪器比如四诊仪,延伸医生的感官,使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更加客观化、精确化,这也是中医发展当务之急。
2016-06-01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