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仪的推动中医发展

中国古代一些医籍中也记载了某些“试验诊法”,如以“想不想吃饼”试测胃气;以小承气汤试探燥屎;以尿液上有浮膜,其味甘甜,验消渴病;以口嚼黄豆不觉其味,或痰沉水底验肺痈;以服酸梅汤后腹痛得减,验寄生虫;以喜按,拒按验痛之虚实;以尿染纸或帛观察其症;以刺手指节,出白粘液,验疳积等。古人早就有把脉象形状变为直观图形的愿望。宋代许叔微(1079-1154)曾绘仲景脉法36图;公元l241年,学者施发在《察病指南》中将自己手指切脉的脉搏感觉,绘成33幅图形。明代张世贤的《图汪难经脉诀》(1510年)等,都企图用模式或示意的图形,来说明脉象的性状。这些医书的陈述皆为语言描写和推测,运用比喻和言词刻划,对脉搏波进行状述和分类,如浮、沉、伏、数、迟、缓等等。但那时候缺乏最起码的仪器设备,无法显示脉搏波的波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古代的研究—直没有得到进—步发展。我国“康熙乾隆盛世”(1700年)以来的社会封闭,故步自封,信息阻塞,对世界工业革命末做出任何反应。文人学者热衷于科举功名和经院式考证古籍医典,虽有争论和分歧,而真理的判别标准不是实践却是以古代经典为准,引经据典,墨守成规,毫无建树。300年来中医与西医差距越来越大。现代西医好在有多种诊断设备,而中医几乎是赤手空拳。举个比方讲,武艺高超的武林高手与手持冲锋枪的现代士兵相比,就一般而言现代士兵是要占上风的。1700年,英国人鲁滨孙旅行到中国看到清王朝人口数亿拥兵百万但是武器落后,就不禁说道:“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万名德国或英国步兵,加上一万名骑兵,只要指挥得当,就能打败中国的全部军队。”(《鲁滨孙历险记》英国丹尼尔.笛福写于171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388页)。作者在书中借鲁滨孙而说的这番话,不幸地预言中了1840年 战争清王朝军队的失败。中医发展迟后危及中医存亡,由于传统的中医诊断方法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主观经验性和模糊性,实有必要借助现代测试仪器比如四诊仪,延伸医生的感官,使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更加客观化、精确化,这也是中医发展当务之急。

2016-06-01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11: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四诊仪研发团队——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绿谷集团共同组建。道生医疗拥有一支包括中医学、西医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光学、机械等多学科近百名优秀人才的专业化研发团队,在上海中医药大学30余年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多...

  • 中医四诊仪是一款集现代科技与中医智慧于一体的诊断工具,它将中医的舌诊、面诊、脉诊和问诊融合,形成一种综合的健康评估平台。该设备旨在提供客观、定量的健康信息采集与分析,帮助识别健康状态,提供个性化干预建议,以及对疗效的评估和慢病管理,涵盖了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的各个环节。它的研发力量来自上海...

  • 脉诊仪的用途,主要体现在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诊断方法。利用手指感受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以此判断脏腑功能状态,实现无创诊断。然而,中医脉诊主观性强,准确掌握与运用难度大,因此提高其客观性,统一标准,便于推广和学习,成为了脉诊客观化研究...

  • 在世博会上看到过中医四诊仪,就是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的核心技能,当然是可以辅助中医看病。你说的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据说是中医四诊仪的团队研发的。因为现在老中医太少了,再过几十年可能没了,需要用一些这样的智能化仪器把中医诊断技能程序化,让一般人也可以用上,可以参考下百度百科里关于医...

  • 中医四诊仪主要由多个模块组成,包括舌面模块、脉象模块、问诊(体质辨识)模块以及数据管理模块。其中,舌面模块采用国际照明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特定光源环境下的照相机获取舌面和面部图像,通过色差公式、SVM和ASM等技术进行特征提取,与特征数据库对比,给出舌象和面色分析结果,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