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证的病因

肺气虚损不足所引起,临床以咳喘无力、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关于肺气虚,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内经》谈及肺气虚的病因病机。隋代《诸病源候论》阐述了汗出病候与肺气虚损、卫阳不固的关系。宋代杨仁斋(即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认为肺气虚进一步发展即为肺阳虚证。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肺气虚的主要症状是虚喘。清代程锺龄的《医学心悟》指出肺气虚有因“脾虚不能生肺”而成者。肺气虚证的成因为劳伤、久咳、暑热及重病之后,损伤肺气,或脾虚不能上升清气于肺,而致肺气亏少,功能活动减弱。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咳喘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外邪,气短乏力,面白神疲,舌淡苔白,脉弱等。由于肺主气而司呼吸,有输布精微至全身,通调水道的作用,因而在病理上,肺气不足将导致胸中宗气亏少,呼吸失司;卫气不足,卫外不固,易被外邪所袭;肺气虚少不能通调水道、布散精气而致水液失调,脏腑及周身失养。所以肺气虚的辨证要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咳嗽声低无力,喘息短气,声怯懒言,痰多清稀。②面色不荣,畏寒自汗,疲乏无力,易患外感,或脾气虚导致大肠传送无力而致便秘,虽有便意而大便难下伴汗出气短。③除上述肺经症状与全身表现外,多见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或细弱。肺气虚又可发展为肺阳虚,症状比前述更加严重,且有背寒怕冷,反复感冒等阳虚表现。如肺气虚与脾虚或肾虚同时存在,可出现浮肿、小便不利。临床表现肺气被耗,呼吸功能衰退――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气耗―活动后喘息加重。肺不布津,停聚成痰――痰液清稀。肺不宣卫,肌表不固――自汗 恶风 易于感冒。

2016-06-0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36: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肺气虚证主要是由于肺部功能减退,表现为咳喘无力、痰液清稀以及易感风寒等症状。这种证候常见于多种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和肺心病等。历代医家对肺气虚有深入研究。《内经》阐述了肺气虚的病因病机,隋代《诸病源候论》讨论了汗出与肺气虚的关系,宋代杨仁斋认为肺气...

  • 肺气虚常见的表现就是心率增快,乏力,气短,声音变低,引起肺气虚的常见原因就是抵抗力的下降,慢性的肺病,还有环境因素,要及时治疗,特别是中医治疗肺气虚效果很好。一、常见症状 心率增快 桶状胸 乏力 声音变低 气机失调 脸颊发灰 肺阴虚 肺部可闻及干湿... 气短 五心烦热 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为...

  • 总的来说,肺气虚的产生常常与长期劳累、持续咳嗽、夏季高温以及重病康复后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当脾脏功能失调,无 常提升清气,肺功能便会受到损害,形成肺气虚的病理状态。

  • 本证多由秉赋不足,积劳内伤,或久耗损所致。主要为 :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容易感冒,面白神疲,舌肿质淡苔白,脉虚弱。肺气虚证可见于多种中,其同中有异,治疗有所区别,必须加以辨析。如咳嗽中出现肺气虚证,常以咳嗽气短,痰液清稀,语声低微,疲乏无力,面白自汗为特点,此由肺气虚弱,气失所...

  • 肺气虚又称肺气不足,即肺生理功能减弱,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属于中医病因病机范畴,中医诊断疾病基础是辨证论治,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搜集资料进行诊断。肺气虚临床可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喘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晄白、畏风自汗、舌淡苔薄、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