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气血有顺序



养气血,有顺序
第一步:先健脾
气血不足的女生,往往伴随着脾虚,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完营养输到全身,脾胃虚弱气血生化的速度减弱。而且脾虚的人身体容易湿气重。
生活建议:
1、睡前揉腹睡前平躺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点,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按揉肚子,帮助脾胃进行消化吸收和排泄。
2、坚持吃早餐上午9点到11点是脾经运化时间,长时间不吃早饭时间长了,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容易脾胃虚。
第二步:去湿气
身体无法利用、却又无发排泄的水,就是湿气,表现为犯困、脸上出油多、经常浑身三力、不想动、更多的是脾胃虚且湿气重,湿气在脾胃里面,无法排出来。
生活建议:
1、少吃水果和喝牛奶大部分水果性寒,吃太多脾胃消化不了,容易滋生湿气,牛奶也一样,可以把水果蒸熟去吃。
2、花椒、艾叶泡脚睡前用艾叶或者花椒煮水去泡脚,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泡到额头微微出汗即可。
第三步:养气血
前两步做好后,这个时候再去补气血,吃进去的食物就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生活建议:
1、大骨汤
每周可以煲汤喝,排骨汤、猪脚汤、乌ji汤可以放一些香榕根帮助健脾祛湿,适合虚不受补的人。
2、五红汤
红豆、花生、红枣、红糖、枸杞食材清洗净,打成豆浆或者煮成粥喝。每周1-2次。
3、适度运动
气血不仅需要补还需要通,在养气血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慢跑瑜伽等。
2023-05-10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8:23: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遵循着一种固定的顺序,从肺经开始,依次流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最终又回到肺经,形成一个循环。这种流注次序体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独特规律,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转不仅体现了经络的连贯性,还反映了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性。...

  • - 辰时(7-9点)胃 - 巳时(9-11点)脾 - 午时(11-13点)心 - 未时(13-15点)小肠 - 申时(15-17点)膀胱 - 酉时(17-19点)肾 - 戌时(19-21点)心包 - 亥时(21-23点)三焦 - 子时(23-1点)胆 - 丑时(1-3点)肝 在夜间,人体开始进入休息状态,气血运行逐渐减缓。午夜时...

  •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24:00-是身体生理的最低潮...

  • 我最常用的补气血方法就是煮五红汤。把红豆、花生、红枣、红糖、枸杞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煮,每周喝1—2次。红豆和花生能健脾利水,红枣和枸杞可以养血安神,再加上红糖的滋补,一碗五红汤下去,感觉全身都充满了能量。除了喝五红汤,我还会结合一些运动,像慢跑、瑜伽这些,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促进...

  • 祛湿和补气血应综合考虑,两者在调理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应同时进行以取得最佳效果。3、长期坚持 无论是祛湿还是补气血,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显著效果,但长期坚持将有助于改善体质。在中医调理中,先补充气血再进行祛湿的顺序有助于提高调理效果,同时祛湿和补气血应综合考虑,两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