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问题交给神奇的“内关穴”。

内脏问题最难调,什么穴位如此神奇?它就是内关穴。

一、八脉交会穴——内关

内关是心包经络穴,别走三焦经。

心包经经脉:起于心中、下膈、历络三焦。

三焦经经脉: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

由此看来,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脏六腑的间隙,皆为心包与三焦两经所走遍。

因此,内关穴对于内脏问题是十分关键,所以有“一切内症针内关”的说法。

不仅如此,内关还是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阴维脉。

阴维脉发于肾经的筑宾穴,上行入腹,循胁肋,上胸膈,故内关能调胸、胁、腹部疾患。

二、从病候看内关

内关穴属于心包经,而心包经病候是主脉所生病,心包为心之外围,代心受邪,心主血脉,因而,内关能通脉活血以治心痛。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三焦经,而三焦经病候是主气所生病,所以内关穴又能调气开郁,也能调理五脏六腑之气滞血瘀的实证热证。

三、从厥阴主风来看

心包与肝两脏同属厥阴经。

按《素问·六微旨大论》:“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心包代心行令,表达喜乐,心藏神,肝藏魂。

心情舒畅则心包与肝两脏之气机如春风之拂煦,神魂宁静,心平气和;若情志抑郁则心包与肝两脏最易化火生风,风火迫使神魂妄动不宁,可以形成癫、狂、痫症,取内关功能舒肝熄风,宁心安神。

但癫、狂、痫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由于气滞痰凝,痰郁化火,或阴虚火炎,故治宜涤痰、清火、滋阴等法,单独独取内关穴效果有限,需搭配其他穴位。

四、内关穴的艾灸配伍

1、内关配建里

调理胸中苦闷,是由于忧思过度,气郁不舒,脾胃运化不及所致,或伴有胸脘痞满,痰凝食积等症(此刻检查中脘、建里穴,常可出现反应点)。取内关配建里有调气开郁,消积导滞作用。

2、内关配公孙

腹痛,腹痛的病因,牵涉范围很广,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积聚、癃闭、虫病等,都可能导致腹痛。

公孙为脾经的络穴,别走胃经,脾之经脉,入腹,属脾,络胃,脾经病候有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公孙穴又通于冲脉,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故取公孙功能健脾和胃,调理胃脘痛、腹胀,理中降逆以治呕、噫、逆气。更有内关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故凡是上腹痛或下腹痛,皆可应用;但“急腹症”,应在确诊后再行调理。

3、内关配中脘,足三里

调理腹痛,多为肝气郁逆,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

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为胃病的反应点,故能治六腑之疾病;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中脘与足三里并用,功能理中降逆。加内关以舒肝和胃,可调上腹部胃脘痛;虚寒证宜灸中脘、三里以温中散寒。

4、内关配委中

内关的主要功能,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而太阳为诸阳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血之郄”独在足太阳经委中穴,善能行气活血。

委中在五俞穴中为合穴,而合主逆气而泄,与内关相配,功能调气降逆,活血逐瘀以调气滞、血瘀、逆气上冲等实证、热证,如头痛、胸、胁、腹痛、经闭。2022-07-11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1:09: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八脉交会穴——内关 内关是心包经络穴,别走三焦经。心包经经脉:起于心中、下膈、历络三焦。三焦经经脉: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由此看来,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脏六腑的间隙,皆为心包与三焦两经所走遍。因此,内关穴对于内脏问题是十分关键,所以有“一切内症针内关”...

  • 首先,心脏保养应该按摩少冲穴,少冲穴具有醒神开窍、清热息风的功效,这个穴位也一直是心脏病的急救穴,如果长期坚持按摩,能够缓解各种心脏病症状,如昏迷、心悸、心痛等。其次,经常按摩内关穴也能够保养心脏,内关穴是把脉交会穴之一,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的效果,比较适用于上腹...

  • 天枢穴增强胃动力 天枢是胃经上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

  • 【穴位】内关穴 宁心安神、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适宜】放松心情,休息充足。1.思虑重,睡眠差2.白带异常3.脂肪堆积4.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 【穴位】三阴交 健脾化湿,疏肝益肾。【适宜】饮食清淡,多做运动。1.肤色晦暗,面容憔悴2.干咳,便秘3.多愁善感,容易悲伤4.气短胸闷 【穴位】太...

  • 八脉交会穴为中医针灸学中特定的穴位组合,主要包含"四阴同治"与"四阳同治"。公孙穴、内关穴、列缺穴、照海穴等,分别对应五脏六腑与头面五官、关节等病证。1. 公孙穴,足太阴脾经络穴,通冲脉,主治胃痛、心烦、逆气里急、水肿等。2.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脉,主治心绞痛、头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