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的益气生津,虚火,脾虚,肺虚,肾虚燥湿,是什么意思啊?

1、
益气生津是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法。系用滋养津液的药物治疗因高热等原因而引起耗伤津液的方法,如用玄参、生地、麦冬、石斛、花粉、知母等治疗发热、口干渴饮、唇燥等症。2、虚火
是中医名词,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升火.心烦少寐.脉细数等。3、脾虚是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4、肺虚,医学认为,肺主皮毛,司呼吸。肺虚体质多表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类型。肺阴虚者多因津液消耗,肺失润养所致,通常表现为形瘦羸弱;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5、肾虚燥湿在医学上没有具体描述,脾虚燥湿多见。2019-04-20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8:59: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益气生津是治疗学术语。指一种治法。系用滋养津液的药物治疗因高热等原因而引起耗伤津液的方法,如用玄参、生地、麦冬、石斛、花粉、知母等治疗发热、口干渴饮、唇燥等症。2、虚火 是中医名词,也作“上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

  • 因此,针对虚火,应当以滋阴为主,中医称之为“虚则补之”,通过收敛外溢的阳气,而不是一味地泻火。麦门冬是一种性质微寒的药材,入肺、胃、心经,能够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对于阴虚有热、温病热邪、津伤口渴的情况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人参则是益气健脾的良药,可以益气生津止渴,协助麦门...

  • 中医中的“上火”指的是人体出现的一种火热症状,这种症状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类型。实火通常与阳气过旺有关,而虚火则是因为阴虚导致阳气相对过旺。上火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胃火可能导致胃疼、大便干、口臭,肺火可能引发咯血、咳嗽、黄痰等,肝火则可能会导...

  •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

  •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