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主要功效和作用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艾灸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艾灸的功效   1、调和阴阳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 方法 。

  艾灸的作用   一、具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气与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七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一切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气血流通的不畅而逐渐形成的,因此通常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都是以理气行血为宗旨。所以采用温灸施治的方法对经脉和腧穴进行治疗,可直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确有针药所不及之功效。
  二、具温通经脉,疏风散寒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因,二是外因,内因是由于七情六欲的干扰,外因是由于虚邪贼风的侵入。虚邪贼风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滞留于体表或经脉,由于温灸具有温通经脉,疏风散寒的作用,因此,采用温灸施治的方法对皮肤和经脉进行治疗,可将滞留于体表的虚邪贼风疏泄出去,从而达到经脉通畅的效果。
  三、提高人体免役能力,益寿延年
  《万寿仙书》中讲:“夫长生者,无不假灵草、木液、针砭、艾焫。其中所说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烧灼的手段。因此,古人将艾灸作为一种常用养生方法。《千金方》中讲:“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疾、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由此可见,古代吴蜀之地的人们普遍把艾灸作为一种提高人体免役能力、预防疾病、益寿延年的方法,并把三里穴作为重点穴来使用。
  四、扶正祛邪,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中讲“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因此,运用施灸的方法能使人体气机通畅,瘀结自散,起到防癌作用。此外,《扁鹊心书》中讲:“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因此,运用施灸的方法,能对癌症病人的术后恢复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的禁忌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 、穴位的准确性: 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2022-07-1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0:55: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消化系统,增加胃肠道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胃酸和胃液的分泌,以及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这有助于消化食物,减轻胃部不适。6. 缓解呼吸系统问题 艾灸可以缓解呼吸系统问题,如感冒、哮喘和肺炎等。它可以帮助加速身体的自愈能力,促进舒张气管,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7. 可以改善睡眠 艾灸可以改...

  •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1. 治疗虚寒性病症 胃寒疼痛: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缓解因胃寒引起的疼痛症状。 呕吐:对于因寒气严重而导致的呕吐,艾灸能有效舒缓症状。 月经不调与痛经:艾灸能够调理因寒气引起的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以及月经来潮前感寒而引发的痛经等病症。2. 调...

  • 背部艾灸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益气壮阳、美容养颜等,可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1、活血化瘀:背部经络较多,适当的艾灸背部可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有利于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2、益气壮阳:艾灸属于温热型滋补类养生方法,具有辅助散寒、益气助阳的效果,对于阳气不足的人群可起到一定...

  • 艾灸,主要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绒,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的自然疗法。它具有分经散寒,调理气血,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暖宫止痛的功效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身体出现的脾胃虚寒、胃怕凉、大便溏稀、女性宫寒不孕、痛经、手足发凉、关节冷痛、升阳举陷等作用。在身体出现...

  • 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温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证。2、疏风解表:艾绒燃烧的热度可以温中散寒,疏散风寒而解表,可以用来治疗因感受外邪表证以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的呕吐、腹痛、泻痢等症。3、扶阳固...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