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说“气血两亏”,那么“气”如何来补?

中医所说的“气”般是指元气,元气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都与元气密切相关。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旺盛,生命力强,身体健壮而少病。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后天失调、久病消耗而致元气生成不足或耗损太过,则会造成元气虚衰,各脏腑经络等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产生种种病变。
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1.心静神自得,养心即养神,所以神补需静心养心,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即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其次以导引术补气养神。《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等古代医书中均有以导引术治疗疾病的论述。导引术在现代主要指医学气功。
2.食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补益人体元气。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即饮食时间有规律,不过饱或过饥,暴饮暴食。其次可用一些补气健脾的食疗方,如用山药、扁豆、大枣等平补脾胃的中药熬粥、炖汤食用。
3.药补,使用补气中药。补气的中药有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等。补气方剂以四君子汤加减为主(人参或党参、茯苓、白术、甘草)。2019-12-08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3:42: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1.心静神自得,养心即养神,所以神补需静心养心,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即作息要有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其次以导引术补气养神。《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藏经》等古代医书中均有以导引术治疗疾病的论述。导引术在现代主要指医学气功。2.食补...

  •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液运行,确保其在血脉中正常流动;而血液则为气提供依附,使其能够发挥功能。气虚时,血液运行不畅,可能导致血瘀;而血虚时,气无以为继,也可能导致气血两虚。四、补气方法 补气常用的药物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和山药等。根据不同类型的气虚,可...

  • 气血两虚是指气和血两种生命物质的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其症状主要包括:1. 乏力与虚弱:由于气血供应不足,身体感到乏力,容易疲倦和虚弱。2. 面色苍白:皮肤颜色偏白,缺乏血色。3. 心悸气短:可能出现心跳不规律,稍微运动就感到气喘。4. 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不佳,常有多梦现象。5. ...

  • 气血两亏是指人体中气和血两种基本物质都处于不足的状态。以下是关于气血两亏的详细解释:一、气血两亏的概念 气血两亏是一种中医术语,描述的是人体内的气和血这两种基本生命物质都出现不足的状态。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血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础。两者相互关联,共同维持...

  • 一、气血中医理论中,经络是密布全身的“能量管道”网,与血管相随,经络里“走”的是“气”即“精气”(“能量”),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心脏泵血只提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血液对身体的滋养是靠经络内之“气”推动的,正常情况气与血相互依存不可分,“血兮气所依,气兮血所附”。又“血为气母”,“气”(“能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