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1 拼音 jīng luò xué wèi xíng tài xué yán jiū
2 英文参考 Morphological study on points
3 注解
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是现代对经络穴位进行的解剖形一态学观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说明经络穴位与已知的一些形态结构的关系:
(1)经络穴位与周围神经关系。研究表明,在所有组织中以周围神经与经络穴位的关系最为密切。如穴位层次解剖,309穴中直接刺中神经者152穴,针剌点旁0.5cm内有神经者73穴;又如针刺解剖324穴中,有神经分布者323穴,其中与浅皮神经有关者304穴,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55穴,与浅深神经均有关者137穴;显微镜观察证明,穴位处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肉各层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多样化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

(2)从经络循行部位来看,在四肢部分与周围神经的分布尤其接近。实验观察到:手太阴肺经自云门穴以下近似皮神经分布;手厥阴心乜经自天泉以下近似正中神经的分布;手少阴心经近似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分布。
(3)经络穴位与血管、淋巴管的关系。实验观察到:针刺309穴中,直接刺中动脉干者24穴,针刺点旁0.5cm内有动脉干者262穴。说明穴位与血管的关系仅次于周围神经。下肢部分穴位观察、膀胱经的昆仑、委中、承山三穴,多数有下胺外侧群的1~3条淋巴管通过,或同一淋巴管通过上述三穴;脾经的三阴交、阴陵泉有1~5条下肢内侧群淋巴管通过;血海有1~4条淋巴管通过;同一条淋巴管也常通过上述2或3穴。可见经络穴位与淋巴管的关系又次于神经和血管。化学跟踪法对经络穴位进行观察,证实染料系淋巴管分布。
古籍中的经络穴位形态学研究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经络]十五络脉 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议,足少阳络为光明...
《疡医大全》:[卷四内景图说(下)]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 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矣。脏腑经络穴道部位铜人图(心经小肠经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肺经大...
《子午流注说难》:[上卷本输穴说难]十二别络 公孙两别络。乃足阳明。足太阴脉度往还之要道。丰隆穴位。在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考骨度篇。膝下至外踝。长一...
《本草分经》:序 若《难乃与针灸家所共援,以察荣卫部位脏腑脉法、经络穴。是史论医经,所谓原人、血脉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
《灵枢经脉翼》:[卷下]手厥阴心包络经歌2022-11-19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6:33: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实际上,经络并不具备传统管道的规则形态学特点,而是沿着细胞间、组织间、器官间的间隙分布。这种分布特征使得经络在形态学上难以被直接观察到,其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理活动,如气的运行。气的运行决定了经络的“开合”,使经络在有气时开放,在无气时闭合。这种动态的特性,使得经络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固定...

  • 3、经络感传的分支点 当人们探索经络现象时,会发现经络感传会有分支。刺激这个分支点就会产生三个方向以上的经络感传,这些分支点有些就成为穴位。

  • 这也许是为什么多年对经络的形态学研究,经络和穴位并没有找到新的或特异性的实体结构,而只是发现了一些已知组织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异性分布的原因。近年对穴位的研究发现,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低电阻的穴位下确实分布着比周围更多的交感神经末梢;毁损皮肤内交感神经后,穴位也不再具有低电阻特性。从...

  • 穴位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日本西条一止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

  • 这也许是为什么多年对经络的形态学研究,经络和穴位并没有找到新的或特异性的实体结构,而只是发现了一些已知组织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特异性分布的原因。近年对穴位的研究发现,穴位具有低电阻特性。低电阻的穴位下确实分布着比周围更多的交感神经末梢;毁损皮肤内交感神经后,穴位也不再具有低电阻特性。从针灸临床实践...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