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针刺时注意事项的制作方法

①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②妇女怀孕三个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三个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③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④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⑤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针刺。 ⑥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内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⑦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⑧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提醒您:针刺时注意事项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05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6:49: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延髓部、眼区、胸腹、背腰部的腧穴,由于穴位所在处有重要脏腑、器官,更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以防针刺意外的发生。提醒您: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2. 关于施针:用针刺保健,养生益寿,用针宜和缓,强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过大。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3. 关于禁忌: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

  • 推荐:人体耳 *** >>耳穴 *** 降血压>> 医生把一根小棒交给此人,让他捏在手心里;另一根小棒在病人的耳朵上面划来划去,只听见小盒子发出“嘟嘟”的响声。这声音时大时小,时快时慢。医生听到响亮而又急促的声音,就在小棒所指的那个点,画上一个记号。就这样,患者的耳朵上画了4个点。医...

  • 留针时间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针;针刺深度也应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小儿,进针更不宜过深,但形盛体胖之人,则要酌情适当深刺。 关于禁忌:针刺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刺,过于疲劳、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刺。怀孕3个月以内者,下腹部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

  • 取大肠之募穴天枢,以通调肠腑之气机。 2.水针 选穴阑尾穴腹部压通点 方法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毫升,注射深度0.5—0.8寸,每日一次。 3.耳针 选穴阑尾下脚端大肠神门 方法间歇捻针,留针2—3小时。提醒您:肠痈的针灸疗法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