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门穴的穴位名解

伏坐位或伏卧位,强低头下颌力达胸部,针尖向下颌或天突穴方向刺1.5-2寸,可达枢椎棘突,不求有触电感觉,毫针或粗针亦可以风府或脑户穴进针透刺,刺到所需深度较传统刺法安全,可行提插或缓慢捻转,捻转缓慢持续二分钟留针或不留针,因强低头进针持续牵拉紧受累肌组织达最长度,并留针二分钟以上,就能使病理性痛疼减轻或消失。对项强疗效佳。在针刺哑门穴同时加透刺天柱穴有增加疗效作用。注意患者耐受力防止晕针,笔者有自制针刀,对病程长,重症患者,有因势利导作用,疗效更显著,远期效果稳定。临床应用:配廉泉,天突,关冲治舌强不语,暴音,配风府,脑户,玉枕,风池治血管神经性头痛;配风池,颈上段夹脊穴治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头昏等症及老年痴呆症,脑梗塞等症,配颈下段夹脊穴肩井,肩中等治颈肩综合症。曾一次治愈脑血栓语言不利患者(仅一例)。 经络理论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论述。哑门穴主治病症与现代医学神经节段分布相吻合。所处生理位置重要,而中年后由于局部组织退变或劳损,致经脉瘀滞,气血不通,产生症状和体征,治则以疏通经络,松解软组织粘连或肌筋胀力,解除神经血管受压恢复组织正常生理功能。针刺后松解调整局部生理结构平衡,减少对血管压迫,改善脑供血头昏得愈。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可能与促进脑供血有关。笔者临床工作中遵循:辩症诊病,因病选针,据针施术,按术取效。诊治原则。疾病早期轻症多功能障碍,调整阴阳平衡多用毫针或粗针辩症刺之,晚期多局部组织结构改变,如头枕痛局部水肿,项强多肌肉,筋膜粘连针刀刺之,屡见显效。哑门穴主治重症患者应先处治局部组织病理改变,再行辩症治之,方见显效,否则,笔者观察到见效缓慢,和远期效不稳定,脑血栓和脑溢血后遗症的治疗此穴尤为重要。针刀的内松解术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术所代替,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好。

2016-05-13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8:00: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伏坐位或伏卧位,强低头下颌力达胸部,针尖向下颌或天突穴方向刺1.5-2寸,可达枢椎棘突,不求有触电感觉,毫针或粗针亦可以风府或脑户穴进针透刺,刺到所需深度较传统刺法安全,可行提插或缓慢捻转,捻转缓慢持续二分钟留针或不留针,因强低头进针持续牵拉紧受累肌组织达最长度,并留针二分钟以上...

  • 〖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穴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名解〗(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

  • 哑门穴位于颈后区,第二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正坐,头稍前倾取穴[1]。 哑门穴位于项正中线,入发际0.5寸,适当第一、二颈椎棘突之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 一说“在后发际宛宛中。” 哑门穴在督脉的位置 哑门穴在颈椎部的位置 哑门穴在颈椎部的位置 哑门穴在颈椎部的位置(肌肉) 哑门穴...

  • 〖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穴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名解〗(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

  • 颈部穴位有很多,主要的包括以下几个:风府穴、风池穴、哑门穴等。颈部穴位详细解释如下:风府穴:位于颈部正下方,与头部接触的部位附近。该穴位是治疗头痛、头晕目眩等症状的重要穴位之一。刺激该穴位可以帮助舒缓颈部肌肉的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期保持颈部僵硬和酸痛的人群来说,刺激风府穴是一种有效...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