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的应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由黄芪、人参(亦可党参代替)、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李东垣最为经典的传世名方,尤其在脾胃病方面经常被作为底方进行加减化裁使用。

但今天要说一说其甘温除热的临床应用。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小姑娘体温经常37 -38 之间波动,看过许多医生,中医西医基本上看遍了皆无效果。后来服用补中益气丸,一个月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该患者经常自汗不收,舌淡而苔少,脉虚弱无力。而之前的医生基本上都当做普通的感冒来治疗,不是给予各类抗病毒的药物,就是给予解表或清热的中药来治疗。这样不仅不能治愈,反而会损伤正气加重病情。

实际上,通过症状、脉象、舌象所表现出的正是气虚之象,这种发热的本质并不是感染了中医所说的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所致,那是因为脾胃虚弱而虚热浮于表所致,故而使用中医的“甘温除热法”便能得到较好的效果。除了气虚发热亦有血虚发热可以使用甘温除热法,其代表方为当归补血汤及归脾汤。2022-08-28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21: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补中益气汤的甘温除大热并非悖论,而是基于中医整体观的精妙运用。它并非简单的降温,而是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恢复人体自然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体现了中医理论的深厚智慧和实用性。

  • 6. 补中益气汤不仅可以治疗脾胃虚弱和中气下陷的症状,还可以用于治疗因气虚引起的发热,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甘温除热”。

  •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由黄芪、人参(亦可党参代替)、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补中益气汤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作为李东垣最为经典的传世名方,尤其在脾胃病方面经常被作为底方进行加减化裁使用。但今天要说一说其甘温除热的临床应用。

  • 【答案】: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证,乃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当归养血和营...

  • 在实际应用中,如邓铁涛先生所提及的案例,补中益气汤在高热治疗中,柴胡和升麻的退热作用尤为关键,常常需要配合清热药物以达到理想疗效。这再次强调了在理解"甘温除热"时,不仅要看药物的性质,还要考虑其在特定方剂中的综合作用。总的来说,"甘温除热"并非单纯依赖甘温药物,而是通过精准的配方和配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