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

大包。大包穴浅出于渊腋穴下三寸处,散布于胸胁部,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大包,大包的病变,实证为全身皆痛,虚证为周身骨节都松弛无力,这一络脉像罗网样绕络全身,如出现血瘀,可取大包治疗。2023-12-17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0:49: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题目说的是,“脾之大络”这条特殊的络脉,它的起始学位叫做“大包穴”。关于“脾之大络”与“大包穴”, 曰:“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此脉若罢络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很显然,这段 分层介绍了“脾之大络”的起始部位和...

  •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这些络穴具有联络、散布的作用,因此,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也各有一络穴。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四个...

  • 【答案】:A 考点: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以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

  • 络穴,作为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临床中的配穴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广泛的应用范围。络穴,即为络脉在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共有15个,分别对应于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脾之大络。其命名源于“络”字的含义,既象征联络、散布之意,亦寓指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络穴在临床...

  • 一、十五别络的构成 十五别络由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分出的别络,加上任脉的络脉(身前)、督脉的络脉(身后)和脾之大络(身侧)组成,共十五络。每条络脉都关联着一个特定的络穴。二、别络的具体经络 1. 十二经脉的别络:这些别络从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与其相表里的经脉以及阴经的别络走向阳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