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穴位—— 摩卤门

小婴儿忽然哭闹起来,大人除了怀疑是否饥渴或尿布湿外,还应该看看有没有发烧、拉肚子、外伤,还是衣被太热、太紧的情形。在排除这些明确的原因后,若宝宝仍在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哭闹不休,这就叫做“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夜间啼哭,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者,俗称“哭夜郎”。中医观点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多见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惊恐。

夜啼的治疗当根据病因,脾寒者宜温中健脾,心热者宜清心导赤,惊骇者宜镇惊安神,食积者宜消食导滞。按摩治疗夜啼,效果良好,可作为首选治法。

【名称】 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功效】 镇静安神,醒脑通窍

【主治】 头痛、惊风、鼻塞等。

摩卤门

【 临床应用 】

用于小儿躁扰不眠、夜啼、多动症、语言障碍、癫痫等,是儿童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健脑益智、预防感冒的作用,可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属于虚的病症。对于囟门已闭的小儿,多以百会代之。

【操作方法】

两手扶儿头侧,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闭合时,仅推之该穴边缘),称推囟门;

或用掌心摩本穴,称摩囟门。

摩囟  右手掌置于儿前额,食、中、无名三指并拢置于囟门,缓缓摩动约1分钟。

揉囟  以三指或拇指指腹揉约1分钟。

推囟  以拇指桡侧快速来回轻搔囟门约半分钟。

振囟  以拇指指腹或掌根高频率振动之。

【推拿次数】

推50-100次,摩3-5分钟。 (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补充】

6个月以内特别小的宝宝,操作时可把手搓热,在囟门的位置捂一会儿即可。

【注意事项】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位置和身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2022-07-07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41: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以两拇指端揉之,称揉耳后高骨。这个穴位就是在这个 凹陷处 揉,揉的力度不要太重。【次数】50次左右。 (以6个月-1岁宝宝为例。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揉耳后高骨 【补充】耳后高骨,要特别强调一句,相对于前面的三个穴,临床中发现它有特别好的除湿的作用,比如有暑湿症,可以揉耳后高骨...

  • 太阳穴是位于眉梢后部的凹陷,说是凹陷,其实有些宝宝的太阳穴是非常鼓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太阳,“太”就是大,就是阳气特别充盛的一个穴位。【温馨贴士】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如在沙滩上画线一般。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和身体情况灵活掌握推拿次数。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

  • 【名称】 山根 【位置】 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鼻根低洼处。【功效】 开窍醒神。【主治】 惊风、昏迷、抽搐等。掐山根 【临床】①常用于惊风、昏迷、抽搐等症的急救;②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③山根还是小儿望诊部位之一,山根色青为惊为痛,色蓝则为喘为咳,如见山根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 咳嗽声三、呼吸音四、嗅气味第三节 问诊一、问年龄二、问病情三、问个人史第四节 切诊一、脉诊二、按诊第三章 推拿手法第一节 概要一、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二、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三、手法练习方法第二节 小儿推拿补泻方法一、手法的强弱二、手法操作的方向三、手法操作的频率和次数第三节 常用...

  •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揉、按、推、拿、搓、捏、拍、振等,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应症。常用的推拿穴位包括经络穴位、特定穴位和特定部位的穴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效果。小儿推拿则注重穴位的选择和手法的轻柔性,适用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诊断检查方面,作者介绍了如何通过...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