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答案】:B
痛经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用膈下逐瘀汤(B对)。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A错)。痛经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少腹逐瘀汤(C错)。桃红四物汤主治血虚兼血瘀证(D错)。痛经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温经散寒汤(E错)。2023-05-0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2:23: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痛经气滞血瘀证,治以理气行滞,化瘀止痛,用膈下逐瘀汤(B对)。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A错)。痛经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少腹逐瘀汤(C错)。桃红四物汤主治血虚兼血瘀证(D错)。痛经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温经散寒汤(E错)。

  • 气滞血瘀证: 此类患者经前及经期常伴有小腹胀痛,疼痛拒按,且经血颜色偏紫并带有血块。治疗时,常采用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以活血化瘀,搭配桃仁、红花增强活血效果,元胡、香附则用于行气止痛,坤草帮助调理气血。对于疼痛严重者,可加入三棱、莪术以增强止痛效果。寒湿凝结证: 这类患者经前及经期小腹...

  • 1. 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缓解。治疗时应选择能够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药物。一个常用的中药方是膈下逐瘀汤加味,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丹皮和甘草。2.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治疗原则是温经化瘀、散寒利湿。...

  • 【答案】:B 痛经与闭经虽为两个病,但两题均为气滞血瘀型,所以同采用膈下逐瘀汤治疗,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道理。

  • 【答案】:B 痛经气滞血瘀证是由于素性抑郁,或忿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内留,蓄而成瘀,瘀滞冲任,血行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而致。治疗时应理气行滞,化瘀止痛,可选用膈下逐瘀汤(B对)。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