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如何去色斑调节气血?

相信所有的女性朋友们都是非常爱美的,如果脸上出现了一些痘痘或者色斑等恨不得想尽各种方法弄掉它们,可是一些日常的护肤用品根本就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女性朋友们介绍了用中医刮痧的方法来去色斑。那么刮痧如何去色斑调节气血?刮痧去色斑调节气血的方法是什么?中医认为,色斑的产生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疏解肝气、排除体内毒素,可以选用刮痧法,取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等穴。怕疼的女性可以喝由玫瑰花、白菊花、红花、炙甘草煎熬而成的花茶。色斑,在中医学上被称为“肝斑”。中医认为,色斑的产生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而这些也是导致月经受阻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很快被血液带走并排出体外,所以不会出现色素沉着。而一旦出现血运不畅,这些代谢废物便逐渐沉积下来,产生色斑。说起色斑,它最易发于“女强人”的脸上,她们工作雷厉风行、干劲儿十足,精神压力比较大。其实,这类女性最容易肝气郁结,如果时间长了,就容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导致脸部的血液运行不畅。当面部的气血不和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色斑。血液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作用来实现,气的运行受阻,进而影响血运。肝主疏畅气机,又主调畅情志,所以长期情绪抑郁会导致气机受阻,所以“林妹妹”们要尽快摆脱掉那些悲秋伤春的小情怀,解开心结,扫除心里的阴霾。中医认为,怒伤肝。《黄帝内经》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肝者,将军之官也。”古人为什么不把肝脏比喻成一个文官呢?肝主疏泄,具有通疏、调达、生发、畅泄等功能。它就像一个将军,将军是武官,力量强、火气足,喜欢骑着马在宽广的场所驰骋,碰到不畅通的地方,他就杀出一条血路。肝也是一样,它的疏泄、升发功能就像竹笋破土生发一样,连“石头”都能顶翻。因此,肝气顺畅时,气血才会顺畅。如果一个人的“敢怒不敢言”,那就会闷闷不乐,压抑的时间久了,肝气自然就郁结了。其实,“面子”问题主要还是因为经脉不畅通,体内的排毒受到了阻碍。可以选用刮痧法,坚持一段时间,慢慢的脸上的色斑会逐渐淡化,最终被刮掉。刮痧部位选穴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肝俞穴有疏肝利胆、养血之效,为肝脏的常用保健穴。太冲穴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人在生气后按压此穴,能帮助疏泄、消气,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因此太冲穴又被称为“消气穴”、“出气筒”。血海穴隶属足太阴脾经,是全身的血脉之海。都知道“以内养外,补血养颜”所以血海穴是调养气血离不开的穴位。足三里隶属于足阳明胃经,可通经活络,配以血海穴可使气血下行。刮试这些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进而淡化色斑。刮痧治疗时拿取刮痧板,蘸植物油或清水后,在确定的体表部位,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刮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20次,以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为度。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一般刮拭后二三天内患处会有疼痛现象,这是正常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凡用刮痧术治疗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脸及手足。如有特殊情况,只能用热水洗。刮拭后,可饮用一大杯热开水以助新陈代谢。刮痧法简单易行,且疗效明显。怕疼的女性可以喝花茶。这种花茶是由玫瑰花、白菊花、红花、炙甘草煎熬而成。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脾经,有行气解郁的功效。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平肝之功效。红花微信,性温,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散瘀的功能。炙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之功。取玫瑰花3克,白菊花9克,红花3克,炙甘草5克,将它们放入锅内倒入2碗清水,用文火煎至1碗即可服用。每日1剂,2次水煎服,连服15日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对于疏肝理气,帮助月经顺畅,去除脸上色斑有很好的效果。以上就是刮痧去色斑调节气血的方法了,女性朋友们都记住了吗!2023-06-12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7:04: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刮痧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经络穴位按顺次刮拭,脸部,颈部由内向外,由上而下,经络穴位先通督脉,任脉,再做脸部穴位。面部刮痧采用补泻手法,一般来说,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轻刺激,作用浅,操作速度慢,能活跃兴奋皮肤肌肉,细胞的手法,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刮痧面...

  • 祛斑有效偏方 1.丝瓜祛斑法:丝瓜晒干,研为细未,每晚用水调涂面,次晨用温水洗去。若用蜂蜜调涂,还可去面部皱纹。 2.密陀僧祛斑法:密陀僧研至极细,每晚搽脸。 3.茄子1个,切片取汁摩擦局部,1日3次,15天见效。 4.柠檬30克,研碎,加入硼砂末、白砂糖各15克,拌匀后入瓶封存,3日...

  • 脸部刮痧可以通过头面:百会、风池、印堂、四白、颧髎、上关、太阳等穴位来去除黄褐斑。每次主穴均选,头面部穴位平补平泻,身体的穴位用写法。根据皮损部位加选头面部配穴,一般用平补平泻法。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