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从脾论治之六-脾胃阴虚

6.脾胃阴虚
临床表现: 倦怠乏力力,食后腹胀,口干唇燥,知食不饥,心烦低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无力证候
病机分析 :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所以糖尿病燥热伤阴引起胃阴虚弱,常致脾阴易虚,导致脾胃阴虚。脾胃的运化功能,虽然赖于阳气的鼓动,然阳气的作用,必须以阴液为基础,脾胃阴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不能营养身体,所以出现倦怠乏力,食后腹胀;脾胃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舌燥;脾胃阴虚胃的受纳失职,故知食不饥;阴虚则心烦低热;脾胃阴虚,津液无以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为阴虚液亏之候。
治疗原则: 滋养脾胃之阴。
常用药物:
养脾阴药用: 沙参、白芍、生地黄、石斛、麦冬、扁豆、山药、莲子肉、玉竹、麻子仁等。
养阴药用: 石斛、生地黄、沙参、麦冬、乌梅、西洋参等。
常用方剂: 七味白术散合益胃汤加味。
处方: 沙参、麦冬、生地、人参、白术、木香、葛根、茯苓、玉竹、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处方分析本: 本方方以参、苓、术、草健脾胃,益中气;沙参、麦冬地、玉竹滋养脾胃之阴;葛根甘寒直走阳明胃肠,解肌热面生津止渴;加木香理气;上药相配,使脾胃之阴得复,脾胃之气得升;脾胃运化正常而诸症皆除。若口干加花粉、芦根,或重用葛根;便秘加麻子仁、郁李仁;不思饮食加鸡内金、焦三仙;心烦加竹叶、栀子、莲子心。
摘自张德蕴主编《糖尿病综合治疗及康复》199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第一版
2022-08-16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18: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

  • 当代学者则把脾虚置于消渴病发病的关键地位,认为脾虚,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而为消渴,如熊曼琪教授、陈晶教授等,都很重视糖尿病脾虚病机。“脾虚致消”,成为糖尿病“从脾论治”的立论基础。 5.肝郁气滞病机 糖尿病肝郁气滞病机,也可认为源于《内经》,所谓“刚者多怒,怒则气上逆,……故为消瘅”的论述,提示消瘅发生...

  •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何以痰湿素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这些都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有关。...

  • 值得注意的是,脾胃阳虚和阴虚的症状有时会交织在一起,使得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因此,在调补脾胃时,最好能够找到专业的中医进行辨证论治,以确保调补的准确性。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功能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整体健康。因此,脾胃的调补至关重要。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都需要通过...

  • 但目前有中医研究发现,在中医的论点上,糖尿病是因为脾胃受损,造成「脾胃气衰,榖精不守」的现象。 中医师谢献德指出,糖尿病患者有四肢无力、身体水肿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糖尿病会引发脾虚、四肢肌肉虚养,无气以动的现象;所以建议糖尿病患,可搭配中药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葛根、木香、...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