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痛,“遇湿”更严重?中医治疗有良方,助你补脾祛湿

很多类风湿患者都笑称自己的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每逢降温或下雨,关节早早就开始感觉疼痛不适。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可能与你“湿气重”有关,需要除湿!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古代医家根据病情特点,有“骨痹”“鹤膝风”“鼓槌风”等描述。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济生方·痹》云:“非独责之于风寒湿,体虚相合,痹证乃生。”
可见RA的发生与内、外二因均有关系。
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所以治疗上应以健脾燥湿、祛风散寒、清热除湿、补益肝肾气血为主。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莫过于湿,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般来讲,机体出现湿气重后较难调理。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湿兼风寒型和湿兼风热型。
湿兼风寒型症见四肢关节肿痛不红,从手足指趾掌趾关节开始,逐步发展至腕踝肘膝肩髋等大关节,晨间关节僵硬,遇冷时疼痛加剧,畏寒畏风,关节肿大久延不消,逐步形成强直畸形,或伴有皮下结节。
湿兼风热型症见四肢关节红肿热痛,从小关节延伸至大关节,关节疼痛较剧,强直变形较快,晨僵明显,某些病例伴有发热或长期低热。
可见 “湿邪”在RA发病机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 “湿邪”是怎么引起又怎样加重关节疼痛呢?
引起湿邪的原因包括内因及外因,外因常见潮湿环境导致湿气重,内因常见为饮食无节制,再因患者本身脾虚,导致脾运化较差,最终在体内形成湿气。
从中医来讲,湿气重可能会引起关节疼痛加重,因为如果所在的环境湿气重,易侵袭人体,可能会导致气血不流通,所谓“不通则痛”,从而阻滞于筋骨关节,导致其关节疼痛加剧。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诸湿肿满,皆属脾”,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好,才能把体内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
这里给各位分不清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的风友们介绍一副日常都可以饮用的健脾祛湿经典方—四神汤!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食方,药性平和,其中“四神”是指茯苓,淮山,莲子和芡实(或薏苡仁),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祛湿、养颜、降燥等诸多益处,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方中茯苓性平和,味甘淡,统归心肺脾肾经,益气健脾除湿,同时有利尿通淋之效,一方面实脾,一方面利小便实大便。
山药的性味平甘,与茯苓起健脾相协之功,取其补缓不骤,香微不燥,其归脾、肺、肾经,具有益肾气,健脾气,止泄痢,化痰润毛等功效。
芡实,归于脾肾经,性味平甘涩,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疗效,临床广泛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疾病的治疗。
莲子是莲的干燥成熟种子,营养价值高,具有“莲参”之称,性平,味甘涩,归于脾肾心经,具有健脾厚肠、益肾涩精、止带调经等功效。
最后,提醒广大的风友们,健脾祛湿的同时也要整体调节,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特点是辩证论治,所以建议广大的风友们到正规的风湿免疫专科让医生为您安全有效的调一次药,从而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
# 健康 2021# #家庭医生超能团#
点击下方问诊卡,立即咨询黄闰月医生,看病不用等!
2022-07-08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2:14: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6g,姜黄9g,...

  • 二、手指疼痛:起初,患者可能仅感到单个手指疼痛、肿胀,这通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首发症状。随后,疼痛可能会扩散至其他手指,出现对称性疼痛。三、天气变化敏感:患者在遇到天气变化时,关节疼痛会加重。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与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有关。如发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早就医。目前,南通地区...

  •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

  • 女性产后身体往往变得非常虚弱,若护理不当,可能诱发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若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将对女性日后的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因此,了解产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至关重要。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红肿和肿胀,关节积液增多,关节皮肤表面的温度升高等。此外,全身肌肉也会出现酸痛...

  • 在中医学上,风湿是由于风、寒、湿、热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肌肉、筋骨和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是关节肿大、灼热等病征。有《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风湿病,亦称痹证,与西医学的风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