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6g,姜黄9g,当归9g,黄芪15g,赤芍9g,防风6g,秦艽12g,茯苓9g,桑寄生15g,细辛3g,牛膝15g,甘草6g。
(2)湿热阻经,毒邪炽盛
主证:关节肿胀微热或红肿灼热,疼痛较甚,触之加剧,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得热痛剧,得冷痛减,身热,体重乏力,纳呆欲呕,舌红、苔白干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沉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四妙散和犀角汤加减。
犀角15 ~ 30g(可用水牛角代替),栀子9g,黄芪9g,黄柏9g,苍术9g,薏苡仁15g,大黄6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忍冬藤15 ~ 30g。
(3)痰瘀凝滞,筋脉痹阻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僵硬变形,不得屈伸,关节周围皮色黯滞,疼痛较剧,停著不移,或肢体重着,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弦。
治则: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方药:二陈汤合活络效应丹加减。
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胆南量9g,当归9g,丹参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五灵脂6g,全蝎6g,白僵蚕9g,大蜈蚣3 条。
(4)肝肾亏虚,邪气留恋
主证:痹证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冷喜暖,遇劳遇冷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或薄白而干,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方药:虎潜丸加减。
虎骨15g(可用狗骨代替),牛膝15g,熟地9g,当归9g,白芍9g,锁阳9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姜黄12g,威灵仙12g,秦艽9g,桃仁6g,红花6g,杜仲15g。
2019-07-05
中西医结合05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7类风湿关节炎(痹症):病理、临床表现、西医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2021-03-25
刚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一段时间后好转。还有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怕受风、受凉、劳累,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关节受凉、受累。一:多晒太阳,户外运动,多吃紫菜、虾皮、海带等符合钙的食物;二:补充钙,建议每三个月吃一个月,最好是健力多氨糖软骨素,服用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2020-02-1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4:35: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辨证治疗: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气血两虚等证型,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2. 特色院内制剂: 使用如顽痹清、顽痹通、顽痹乐、顽痹康等特色制剂,针对不同类型的类风湿病人进行选用。3. 中药汤剂调整胃肠...

  • 采用中药煎剂熨透疗法,即通过将辨证分型后的中药煎剂侵溶在毛巾上,敷在患者背部或选用的穴位上,然后用医用酒精点燃药巾熨透30到60分钟。疗程根据病情定为15到30日。辨证分型及用药:寒湿型:使用麻黄、桂枝、白芷、灵仙等药物。湿热型:使用石膏、桂枝、白芍、知母等药物。气血两虚型:使用黄芪、太...

  •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6g,姜黄9g,...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中药内服,中药内服讲究辨证论治,中医称类风湿性关节炎为痹证,临床中最常见的是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分别对应的方剂是以祛风除湿为主的方药、清热祛湿为主的方药。2、中医外治法,主要对于风寒湿邪所导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关节疼痛...

  •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中医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临床上运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会得到改善,并且能够延缓患者的病情。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行痹,常用宣痹达经汤,宣痹通络,...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