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湿热积滞?

[主治]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常方]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润燥,软坚散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四味相合,有峻下热结之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燥结不甚,大便溏滞不爽,苔黄腻,湿象较显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若兼食积者,可加莱菔子、山楂以消食导滞;病程迁延者,可加桃仁、赤芍以活血化瘀。
2019-12-28
有些人脾胃功能比较差,容易发生食积饮食停滞,胃肠不能正常的传导,就容易形成湿热积食等症状,饮食停滞在胃肠也容易发生湿热,而阻碍气机,最终会发生胃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腑气不通,或者大便粘稠、排便不爽,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等症状。

治疗此类的症状,前期表现为食积湿热为明显的,重在传导清泻,治疗可以用枳实导滞丸等方药治疗,配方里有枳实、大黄能够通腑泻热、行气导滞;还用了黄芩、黄连能够清泻胃肠之间的湿热;配合白术、茯苓健脾胃,神曲消食和胃;泽泻利水泻热。
枳实导滞丸配方里面用大黄、黄芩、黄连等药物相对苦寒,一般短时间内用能够通腑泄热,排除胃肠道的湿热邪气,排出饮食停滞污浊之物,配方和芍药汤有相似之处,也都是属于治疗胃肠湿热泻痢等病症的方子,都属于通用通用的方药。

枳实导滞丸配方里面也有白术、茯苓等成分能够健脾胃,临床使用要注意苦寒泻热和健脾胃的用药的比例,根据症状来灵活调配;一般湿热邪气清除了之后,可以减少大黄、黄连等药物的用量,或者直接改用健脾和胃消食的方药善后,比如陈夏六君丸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2020-05-20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26: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燥结不甚,大便溏滞不爽,苔黄腻,湿象较显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若兼食积者,可加莱菔子、山楂以消食导滞;病程迁延者,可加桃仁、赤芍以活血化瘀。

  • (3)马齿苋合剂 [主治]清热解毒,通腑忌滞。[处方]鲜马齿苋(取汁冲兑)200~250克,生大黄(后下)12克,蒲公英、槐花各30克,桃仁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

  • (1)按摩疗法 [取穴]肝俞、大肠俞、三焦俞、气海俞等。[操作]患者俯卧,医者用肘尖按压两侧膀胱经内侧线肝俞至大肠俞一段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重取三焦俞、气海俞、大肠俞或次缪。(2)指压疗法 [取穴]主穴:中脘、内庭、天枢、公孙、阴陵泉。配穴:合谷、曲池、大肠俞、内关、足三里、丰隆、...

  • 泄剂,指的是能够清除体内积滞、泻下通便的药物,属于中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泄剂通常用于治疗体内湿热、积滞、实热等症状。例如,芒消、大黄、牵牛、甘遂、巴豆等药材都属于泄剂范畴,这些药材能够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在中医理论中,泄剂的应用...

  • 功效:萝卜性凉味辛甘,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莲子性平味涩,能健脾胃、养心神;芡实性平味甘淡,能补脾止泻;蜜枣性平味甘,具益气生津、滋润肺胃的作用;猪舌能补益气血、滋补强壮;猪骨补血生髓、强筋壮骨。合而为汤,则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祛湿困。④花生鸡脚汤 原料:鸡脚10只(...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