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疼痛,舌苔白腻?一道中医名方帮你除湿散寒,对症有奇效

众所周知,岭南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潮湿多雨,林木茂盛,因此“湿邪”与“山岚瘴气”是岭南地区的重要致病因素。
而最近几天,广州持续降温,相信广大风友对“湿冷”深有体会,如若防护不当,外感寒湿之邪,往往会导致关节疼痛加重,烦扰不宁, 本期给大家介绍一副发汗解表,散寒除湿的中医名方—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文中,原文是这样描述:“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本方主治寒湿在表的表实证 。寒湿在表,除有恶寒发热、身重、骨节疼痛等湿邪在表的主要症状外,还有明显的寒象, “身烦疼”即是其症之一 。因为中医讲“寒主收引,其性凝滞,痛势多剧”。
其实中医里有六淫邪气,分别为 风、寒、暑、湿、燥、火 。其中,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肢体伸屈困难、疼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
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故寒湿伤表证治疗主要以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为主。 临床主要以关节疼痛,恶寒、发热,无汗,舌淡苔白腻,脉浮紧为主要辩证要点。
麻黄加术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五味中药组成 ,具有发汗解表,健脾除湿,散寒通痹的效果。
方中麻黄为君药 ,善于宣肺气,开汗孔以发汗;桂枝、白术均为臣药,其中桂枝辛散温通,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白术甘温补中,苦可润燥,与麻黄配伍,相辅为用,麻黄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加白术,虽发汗而不至于过汗,并引白术走表行湿,不致形成虽汗出寒去而湿滞不解。
方中杏仁为佐药 ,只为降利肺气之用与麻黄相配,宣降相宜。炙甘草调和于营卫、宣降之间,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五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之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来源于参考文献[1]):
案例分享
刘某,男,60岁,农民,四肢大小关节疼痛10年。四肢关节肿痛,晨僵,双手指关节畸形,向尺侧偏斜,活动不利,有冷感,乏力,自汗,纳呆,苔薄白,脉沉缓。RF ( + )。
西医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诊断: 风寒湿痹。患者长期田间劳作,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则: 祛湿解表,通络止痛,佐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处方: 麻黄加术汤加减。水煎服。期间随证加减两月,病人疼痛消失。
点击下方问诊卡,立即咨询黄闰月医生,看病不用等!
# 健康 守护者# #家庭医生超能团# #学问分亨官#
2022-07-01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0:57: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行痹:这种类型的特点是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疼痛没有固定的位置,有时伴有寒热症状。舌苔黄腻,脉象浮。2. 痛痹:此型表现为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疼痛有固定的位置,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舌苔白,脉象弦紧。3. 着痹: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的环境每可使其发作。

  • 蠲痹酒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针对多种骨关节问题。首先,针对骨痹这一病症,它主要源于肝肾功能不足及瘀血阻滞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胀、麻木、疼痛,活动受限,舌苔白腻,脉象沉缓。这些病症在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脊柱骨关节病等疾病中尤为常见。蠲痹酒适用于各种骨关节退行性疾病...

  • 肩周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如下:1、寒湿侵袭型:由于感受风寒之邪,导致肩关节疼痛,遇寒则盛、得温则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2、气滞血瘀型:肩关节疼痛以刺痛为主,局部有明显痛点,舌暗红、可见瘀点瘀斑,脉弦涩;3、气血虚弱型: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伴四肢乏力、气短等全身症状。

  • 二、肌肉关节疼痛: 适宜于外邪所致的头痛连及颈背或上肢疼痛者,多伴有恶寒无汗,舌苔白腻,可配附子、白术、苍术、干姜。 药性歌: 姜活性温,解表发汗,身痛能治,寒湿得散。 简便方: 一、感冒退热方(上海中医院龙华医院验方): 姜活四钱,板兰根一□,蒲公英一□,水煎服。主治感冒发热,扁...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辩证风湿痹阻证【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游走不定,或有肿胀,恶风、汗出、头痛、发热,肢体沉重,小便不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缓或濡缓。【证候分析】风为阳邪,其性开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